材料一 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APEC时间”,连日来,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纠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以活霾为契机,一系列深层次变化开始显现。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既为减少污染,更为优化结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破解了环境污染“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困局;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更多人则青睐公共交通……可以说,治霾不仅是倒逼政府改革、涵养公民精神的动力,也激发整个社会守望相助的力量。
材料二 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造成雾霞天气的污泉源是多样性的,治霾不只是个环保问题,更关系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淘汰落后产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牵连着千万个家庭的就业与幸福;空气四处流动,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被善其身,单打独斗。治霾需要共同努力,却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汪法有关联系的观点的?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以“治霾需要共同努力”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学科术语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