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

仗美执言

张晓风

①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

②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她惊奇地伸手摘下,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更不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又如另个不知名的先民,在一个露水犹湿的清晨来到黄河边,听见水鸟婉啭和鸣,一时兴起,便跟着学叫一声:“关——关。”唉,这样简单,一条河,一个春天,一个沙洲,一只水鸟。他觉得有话冲到嘴边,就照直说了出来。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诗,他只想把春天早晨听到看到的说出来罢了。然而,他却吟出了一首诗,从一条河开始。

③初识碧华,只知她是诗人罗青的妻子,我一时也没注意她本人。后来在1982年我为泰北难民筹款,办了“作家小手艺义卖”,她拿出一些精致的刺绣首饰,才真正把大家吓了一跳。1986年她又在台湾民艺文物之家展出一次,作品更见丰美繁富,最近她把心得和作品结成集子,一页页掀开,只觉是一幅幅有插图的诗集——或者说,有说明的画册,歆羡之馀,很愿意为她“仗美执言”。

④碧华和丝线的因缘其实也很偶然。那年,她母亲出国,留一盒丝线给她,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惊艳吧?

⑤碧华拿起针来,描摹之际,竟不知不觉便做出类似香包的小手艺,香包其实正是往古时代农业社会初夏时日的好心情,新嫁的女子,在第二年端午节,照例要做些香包分送族人,特别是小孩子,往往可以像“佩六国相印”般带着婶婶、嫂嫂、姊姊等人的不同香包。名为辟邪,其实自有手艺高下巧拙的比较,而新嫁娘的手艺一向是大家争看的焦点。碧华初试手艺时,心情亦如新嫁娘吧?分给大家围观传阅的时候,心情亦不过是节庆期间的一团喜气吧?

⑥但缝着缝着,一针一线之余,她竟缝出自成一格的刺绣首饰来了。世上的首饰虽然有金有银有铜有锡有珠有玉有各种钻石宝石,且有玻璃、陶瓷、种子、木头、骨 头、牙齿……但要找一条精致的刺绣首饰却必须到碧华的工作间去——这件事,开头的时候,我敢说,碧华自己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她只是觉得丝线鲜活美丽,她只是知道把两根丝线放在一起会比一条更鲜活美丽,线线相叠,不意就这样竟撞出一番乾坤来了。

⑦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嫁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亦有无限羡慕——为那一手生香活色的好针线,为碧华矢志不渝纯真的追求,为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了宗创了业的潇洒。

⑧细赏碧华作品,或仿战国玉器,莹润温婉;或拟印度色彩,幽艳玄秘;或作螭蛟腾云或成花团锦绣。其心思之致密,品味之醇雅,用色用针之能宏肆能守成,都令人惊喜错愕不已。

⑨如果碧华一开始就立好计划,打出旗号,拟定十年工作进度表,要把自己造成一位“现代化刺绣首饰制作人”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更喜欢她目前的程序,是不知不识间拈起一根属于母亲的丝线——然后再拈起另一根。色与色相授,神与形相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在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发激扬中成长,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

⑩我为碧华喜,但更为可以产生碧华的社会喜,为艺术上英雄四起开疆拓土的鹰扬时代喜,为传统可楔入现代喜,更为自己可以看到好东西的权利窃喜。(有删改)

 

(注释)
①嫘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②鹰扬:大展雄才。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仗美执言”中的“美”是怎样的美?
【小题2】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⑧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等角度赏析)
【小题3】从全文来看,说说②段作者写嫘祖和“关关雎鸠”产生过程的作用。
【小题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在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发激扬中成长,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的深刻含意。
【小题5】(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羡慕”,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嫁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亦有无限羡慕——为那一手生香活色的好针线,为碧华矢志不渝纯真的追求,为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了宗创了业的潇洒。
(张晓风《仗美执言》)
(乙)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3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