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元就能买到同事的隐私信息,刚刚网购完就收到“精准”诈骗短信……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在“裸奔”。
材料一 山东女孩徐玉玉、广东女孩蔡淑妍——2016年,这两个准女大学生的名字成为网络安全的一记警钟,敲响在人们心头。她们都因被诈骗分子骗走学费后不幸身亡,而之所以被骗,均由于其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被诈骗分子“精准掌握”。据统计,在我国,网络犯罪已经占到了犯罪总数的近1/3,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在广东,仅公安机关2016年开展的“安网2016”行动就缴获公民个人信息超6亿条。网络犯罪已经形成专业化的黑色产业链条。
材料二 公民个人信息为何“满天飞”?主要是因为有犯罪分子专门在网上窃取、买卖个人信息,一些黑客的技术能力和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公安机关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快递、航空公司等行业掌握大量公民信息,但由于“不设防”或存在管理漏洞等原因,成为泄密的重灾区。一些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务网站,由于没有落实等级安全保护工作,也导致公民信息大量泄露。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出现法律法规、监管措施、打击手段等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管理真空、“灰色地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机关如何才能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4-10 11:45: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