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三)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节录郑振铎《猫》)
【小题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A.因为“我”更喜欢以前两只猫。
B.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C.因为是“我”一棒子就打死了第三只猫。
D.因为第三只猫吃了“我”喜欢的鸟。
【小题2】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主要描述了“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B.文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写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C.文段侧重“我”和其他人的心理描写,突出一家人的深刻反思。
D.从“我”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可见“我”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小题3】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8 01:2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