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定义2016年是中国共享单车元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橙、黄、绿等各色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共享单车较好的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用户打开手机软件,通过互联网定位,就可以锁定并预约到离自己最近的单车,用手机扫描车身的二维码解锁,电子支付、随用随骑,租用价格便宜,用完后把车停在公共的停车区域内即可,颇受市场欢迎共享单车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融资,至少有27个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以致行业竞争火爆。
共享单车无桩的停放形式、即走即停的使用体验,成为共享单车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车辆损毁、违规占道、私人侵占、单车押金去向不透明……不同公司的数万辆单车同时涌入,损害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路权,影响交通秩序。
使用共享单车中的不文明现象不断见诸报端,一场有关“国民素质高低”的争论也随之而来。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多地媒体曝光违规使用单车案例,报道被拘留、被批评教育的违规典型,号召市民文明出行、规范用车。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推动共享经济的更好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探究共享单车市场火爆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民素质高低”的争论带来哪些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