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要读懂中国经济,就要利用“劳动年龄人口”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东南沿海某地级市,云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万打工者,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农民工们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农民工铁锤已经在这里打拼过很多年了,他清楚地记得,原来很多企业不怎么涨工资,仍有农民工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涌入城市;后来,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闹上了“民工荒”,尽管企业一直涨工资,可就是难招上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也不例外。
材料三:在东南沿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工厂“用机器代替人”了,农民工铁锤和他的同伴们都渴望得到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几年前,铁锤把家搬进了老家附近的镇里,他与其他家长一样,也梦想着孩子能享受更多的教育,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材料四:如果把教育视作一种投资,可以发现教育不仅能使家庭受益,还能给社会带来好处。与教育的私人回报率相比,教育的社会回报是更根本的、更具分享性的回报。但是,劳动力市场信号却倾向于忽略甚至掩盖教育的社会回报这一性质。
(1)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分析我国的人口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人均GDP低的发展中国家,能否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共赢。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应尽量为不同年龄的人群创造教育机会。
材料五:(见图2)
(4)针对材料五中的观点,围绕人口问题,自选角度,运用哲学知识进行评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图表题 更新时间:2018-07-27 08: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