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2017年我国实体经济部分统计数据
年份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速度 | 规模以上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
增加值增长率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 装备制造业 增加值比重 | |||
2015年 | 8.9% | 7.0% | 11.8% | 31.8% | —— |
2016年 | 10.6% | 6.8 | 12.4 | 32.9% | 10.5% |
2017年 | 11.6% | 7.2% | 12.7% | 32.7% | 11.0% |
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2016年、2017年)。材料二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徐州把振兴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出“内生式”实体经济发展之路。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徐州市政府实现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为企业创业和引进项目等提供便利;引导市金融部门深入了解企业融资困境,建成与银行对接的公共信用数据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规模达百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成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项目资助加奖励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科技城、创新谷等多个创新平台,探索创新“人才+产业+平台”联动机制,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施企业装备制造升级计划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向食品、能源特别是装备制造等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含量,创新元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徐州实体经济实现了华彩“蝶变”。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徐州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