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贵族没落之后
罗屿
上世纪90年代初5月的一个傍晚,木心正赶去为一众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授世界文学史,那天阳光极好,木心的心情应当也不错,因为他进门便发了一声感慨:“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木心还将自己的感念写成诗《杰克逊高地》:“......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或许这位老者在心里已原谅了一切。
生于1927年的木心,是经历过时代磨难之人。只是无论在何种磨难之中,乌镇望族之后的木心一生都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标准,拒斥流俗,不肯被时世同化。就像10岁那年,在已经沦陷的乌镇,木心和其他孩子唯一能做的抵抗行动,就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为此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适龄子弟都来上课。期间,他常常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中,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烛一支,所有时光都用来读书,写文章。
19岁时,木心离开家乡,先到杭州读艺专,后去上海读美专。1947年,一身叛逆的他走上街头参与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闹革命,演讲、发传单,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木心参与学生运动的结果,是被当时的上海市市长下令开除学籍,后被国民党通缉,不得不避走台湾,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回大陆。
但木心的磨难远没有结束。可以想见,这个为文学和艺术而生的人,在“文革”时期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文革”期间,他不能接受陈伯达在一次大会上嘲笑海涅,愤然发声,因而被批斗。
被捕入狱后,别人想看他落魄的样子,他偏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洋洋65万言的《狱中笔记》,如他所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那时的木心从没有想过一死了之。在他看来,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真正的贵族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加显得贵。”
出狱后,木心被判在上海一家工厂劳改,1977年至1979年再次被软禁。1982年,他旅居美国,之后的一段时间,他默默著述、绘画,作品逐渐被异国认可。但于故乡,他的名字却少有人知晓,直到他被一众旅美的中国艺术家“发现”。
1989年1月15日,在画家高小华的寓所仙,木心开始了他的第一节文学课。此后的几年,他便开始了一场“文学的远征”。在美国生活期间,木心除了与自己的学生见面,大多时间避人避世,只与文学为伴,他本人秉持的原则是:“我养我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不可败泄在生活、人际关系上。”
对木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见解见仁见智,但每个人都可以从文字中读出他的孤峭。作家朱也旷在谈到木心被外界赋予“圣徒”形象时说:“使他超越他人而成为圣徒的,既不是他的禀赋,也不是他的学识,甚至也不是他在逆境中的表现,而是他的心灵,一颗雅尚高洁、向死而生的心灵。”
若木心在世,未见得会欣赏“圣徒”“高人”一类盛誉,他并非文学之神,但经历几多人事浮沉,他始终未曾悖逆自己、悖逆文学,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贵族与最后的大雅。任凭历史的洪流冲刷,真正的贵族不会随波逐流,他们只向内心求生活。
2006年,木心回故乡乌镇定居。回乡第5年,木心去世。在他留下的手稿中有一副对仗工整的遗联,宛如他对自己最后岁月的诠释:“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选自《新周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第③段提到木心是“经历过时代磨难之人”,请简要概述他经历哪些磨难?
【小题2】本文是一篇传记,为什么大量引用木心原话和别人对木心的评价?
【小题3】结合木心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什么是真正的贵族”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2 12:0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