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贫困发生率是指贫困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材料曾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艰苦奋斗34年,以精准扶贫摆脱贫困,朝着美丽乡村转变——全村几百人苦战3个冬天,在30多个光秃秃的山坡上种上了1.2万亩华山松、马尾松,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不足5%,逐渐上升为目前的70.4%。如今,全村林木价值达8000万元以上,人均经济存量约10万元,仅采摘松果,一些农户每年能收入五六千元。10多年前,海雀村种过120亩苹果,结的苹果只有鸡蛋大,因为难吃,没有销路。贵州农丰源公司筹集资金,在海雀等8个村流转1万亩土地,引进专业技术公司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对接龙头企业销售,推广矮化苹果,印有字的精品果,一个就卖到10元。2019年,苹果还未长出,就被经销商预定一空,海雀入股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在政府财政资金积极引导下,海雀村通过整合资金修通了水泥路,兴建了文化综合楼,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建的民族服装厂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经蝶变为人均纯收入8493元的“生态村”。
分析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海雀村如何实现美丽蝶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