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为了快速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作出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决策。我们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材料二皖南某县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该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标杆。创新开设“送戏下乡”活动,根据群众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表演时间及场次,贴近群众,满足需求。村居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积极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正能量,营造了关心、学习、崇尚、争当先进模范的浓厚氛围。
(1)我国城乡政策经历了从建国初“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至现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变,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