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有眼色、翅型、体色等多种性状,是遗传学的模式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果蝇饲养实验:a.诱捕果蝇 b.移植果蝇,分清雌雄 c.定时观察,认真记录。
发育阶段
| 10℃
| 15℃
| 20℃
| 25℃
| 30℃
|
卵、____、成虫
| 57天
| 18天
| 14天
| 9天
| 无卵
|
表(一)
组合
| 亲本性状
| 子代的性状和个体数量
|
黑色
| 灰色
|
一
| 黑色×灰色
| 107
| 109
|
二
| 黑色×灰色
| 0
| 210
|
三
| 灰色×灰色
| 108
| 316
|
四
| 灰色×灰色
| 0
| 268
|
表(二)
(1)将表(一)果蝇发育阶段补充完整______。表(一)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_____。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黑色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______。
(3)表(二)中能够判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组合有______;组合四的亲本基因组成是______(用基因E和e表示)
(4)如果用组合一子代中灰色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灰色性状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兴趣小组发现组合三的后代中出现黑色个体,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