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现代文阅读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了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不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小题1】本文描述的主题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小题2】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概括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小题3】这篇散文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根据文意作答。(10字以内)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这句话是起着顺承递进作用的。
B.文中作者非常注重遣词造句,通过对词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中的“飞”“闯”“扑”等都表现了“打开窗子”的喜悦之情。
C.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其主旨就是为了赞颂新生活。
D.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如“春天来了”“打开窗子吧”都是直接抒情。
E. 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这既为议论做了铺垫,又为描写做了陪衬。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12: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