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经历的“最后一课”

王火

上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有小说家都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课时的见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想不到,在抗日战争中,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次日,我在上海租界的东吴附中读书,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事件。

一清早,我起身去上学。外边,细雨蒙蒙,雨丝裹着寒意,天气阴霾。空中像笼罩着一层灰色的烟幕。弄堂里,东一簇人,西一撮人,互相在谈论转告着什么。有人说:“公共汽车和电车都已停驶!”也有人在预测:“看来,日本兵今天要开进租界来了!”……

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纷乱情绪中我走进自己的教室。宽大的教室里一共不过五个同班同学,我的好朋友俞伯良在,我闪身刚朝门口一站,俞伯良马上招呼我。我没有回答,将手里的一叠用帆布带捆住的课本和练习本往课桌上一放,对着俞伯平叹了一口气,说:“唉,以后,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上课呢!……”说着,内心痛苦,潸然想掉泪。

听我这样说,同学们有的叹气,有的露出愁闷和气恼。俞伯良忽然拿粉笔在黑板中央端端正正写了四个大字“最后一课”!

他一写,我心里更难过了。

有两个同学也在黑板上跟俞伯良一样,用粉笔加写了“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快将黑板写满了。然后,其中一名叫吴玉书的同学突然哭了起来,抽搐着趴在桌子上耸动着肩膀呜呜出声。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

他这一哭,我泪水忍不住哗哗流下来了。我正想着去安慰吴玉书,却听见站在窗口俯瞰下边南京路的俞伯良忽然高声大叫:“快看呀!东洋鬼子来了!”

啊!日寇来了!进公共租界来了,“孤岛”彻底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者手中了,在敌人的铁蹄下,更黑暗严酷的岁月来临了!

正沉浸在痛苦中,忽然听到教室门响,有人来了。

我回头一看,不禁叫了一声:“啊!王老师!”

我一声喊叫,俞伯良,吴玉书等也都转过身来,同声叫道:“王老师!”

王老师弓着背,嘴里嘘着热气,冷得搓着双手,一本国文本夹在腋下,进了教室。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乐声仍在疾风暴雨般地传来。王老师似乎听而不闻在讲台桌上摊开国文课本,用手扶扶眼镜架,扫视了一下坐在下边的稀稀落落的学生,说:“人来的很少啊!”忽然,看见了黑板上写的“最后一课”的字样,他突然背过身去,掏出一块破旧的白手帕来,用手扶住眼镜架,擦拭起眼镜来。啊,王老师哭了!稍停,他回过神来,无限感慨地说:“是啊,是最后一课了!”他用桌上的粉笔擦将未写“最后一课”的地方擦拭干净。在擦拭干净的地方,写下了“新亭对泣”四个字,说:“上课!大家翻到课本后边这一课,今天讲《新亭对泣》这一课。”

翻到103页,见课文一共选了两则《世说新语》上的故事。《新亭对泣》是第一则。课文极短,全文不过一百多字。

新亭对泣
刘义庆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课堂里肃静无声,日本侵略军的军乐声已隐约远去。

又有七八个同学陆续来了。他们迟到了,但一来就安心地坐下来听讲,都非常专心。教室秩序从来没有这样严肃、安静过。

王老师痩黄苍老的脸上特别庄重,黑边眼镜下两只眼睛在放光,声音蓦然比平时洪亮了几倍,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匈奴族攻破长安,西晋覆亡。次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开始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当时,由北而南的士族官吏,一部分如闻鸡起舞的祖逖等是主张抗战恢复中原的,但多数只想偏安江南苟延残喘。《新亭对泣》正反映了南下士族官吏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抱负。周侯是属于叹气之辈的,王导是慷慨激昂有光复中原之志的。对比鲜明!……”

王老师慷慨激昂地说:“要抗战!要光复神州!决不做楚囚对泣!眼泪应当咽在肚里!把力量用到抗战上去!……”他讲的是课文,又好像讲今天的时局、今天的责任。

王老师讲完课文,掏出那块破旧的白手帕来,左手扶起眼镜架,右手用手帕去擦拭面颊。我看到:两行晶莹的泪珠顺着老师的鼻梁正流下来。教室里静得针尖落地也能听清。老师在啜泣!一刹那间,我也泪流满面了。同学们都落泪,年纪最小的吴玉书又伤心地趴在课桌上哭泣起来了。

哭泣了短暂的一会儿,王老师止住了眼泪,说:“同学们,也许今后我不会再来教你们的国文了。谁知道会不会派日本人或汉奸来给你们进行奴化教育呢?但你们只要记得曾经有一个58岁的国文老师给你们上过这样一堂课,那我也算没有白教你们这些学生。”

我心里火辣辣的发热,真想上去热烈拥抱老师呀!战争和刀枪能毁灭许许多多东西,但不能毁灭美的思想、美的人和事,侵略者能用铁蹄占领中国的土地,但他们想征服中国人的心那是妄想!

王老师要下课走了。他用粉笔擦擦去了他写的“新亭对泣”四字,但仍保留着黑板上所有的“最后一课”字样。用一种依依不舍的声调说:“同学们,再见!下课!”

所有学生,一同肃然起立,向老师恭敬地鞠躬,目送着王老师走出教室。

时光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所经历的“最后一课”,印象始终新鲜。当年所尊敬的老师一定早已作古,当年的同学也都不知身在何处。但看到我们的祖国终于在***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当回忆起这些辛酸痛苦的往事时,就更有一种无比的欣慰充塞心头。

摘自《王火散文集》有删减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①阴(________)
然(________)
然(________)
泣(________)
【小题2】文章开篇从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写起,有什么作用?
【小题3】前文描述了上课时,老师将未写“最后一课”的地方擦拭干净,写下了“新亭对泣”四个字,而结尾又写到老师擦掉自己写的“新亭对泣”,留下了同学们写的“最后一课”的字样,体会一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每当回忆起这些辛酸痛苦的往事时,就更有一种无比的欣慰充塞心头
A.”句中的“辛酸痛苦”和“欣慰”各指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3 04:0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