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来不卑微
李红都
①他的噩梦是从三岁那年开始的。
②那天,母亲终于从亲友们“贵人行迟”的安慰声中省悟过来。抱着浑身瘫软的他坐上火车直奔省城的儿科医院。大夫无情的诊断打碎了母亲最后一丝希望,“重度脑瘫,像这种情况目前尚无康复的前例。”母亲抱着他,哭得天昏地暗。丈夫说:“把他送福利院吧,我们再生一个。”她不依,为此丈夫和她翻了脸,一纸离婚证,从此与她成了陌路人。
③8岁那年,他终于站了起来,但他的四肢并不听从大脑的指挥:他的十指痉挛地扭曲着不能并拢,腿也笨拙得迈不出直线,用“张牙舞爪”来形容他走路的样子,倒真有些生动形象……虽然他走路的样子不雅观,但总算能独自站立行走了,母亲多少感到一丝欣慰。只是,他的情况太特殊,尽管早已够了上学的年龄,却没有一家学校愿意接收。
④母亲找来别的小孩子用过的小学课本,用自己有限的文化教他学习拼音和汉字。他歪着脸口齿不清地叫她:“老——师——”她看着他明亮的眼眸,笑成了一朵花,转过身,却飞速地用手背擦去眼角溢出来的泪花。
⑤18岁那年,县残联推荐他和另外几位重度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首次接触电脑的他,一下子被电脑中变幻莫测又精美异常的图案迷住了。
⑥他决心攻下软件知识,便报名参加了电脑初级班。教室里,辅导他的老师甚至有些不忍心看他,因为他的双手严重扭曲,每在电脑上敲打一个字,全身都要跟着一起使劲。尝试了多次,他依然不能像常人一样将十指准确地放在键盘上完成盲打的训练,他只好用两个大拇指轮流击打键盘,就这样艰难地完成了打字的训练。
⑦电脑班结业后,他开始想办法用有限的电脑知识找工作,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路都走不稳,手指也不灵活的重残者,没有单位敢接收他。他想死,母亲说:“我现在除了你,什么也没有了,你要是死了,我也不想活了。”他拉着母亲的手,号啕大哭。
⑧哭过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没人要咱,咱就自个儿给自个儿打工。”母亲吓了一跳,摸了摸他的头,不是发烧了吧?他忍着泪,拼命调整好不听话的表情肌,给了母亲一个微笑……
⑨捧起一位好心人送的《photoshop CS教材》,他在别人淘汰下来的电脑上一点点地摸索学习。
⑩一年后,他已能用“二指禅”熟练地在电脑上设计各类平面广告。他对设计近乎痴迷的热爱打动了每一位认识他的人。母亲也动心了——也许行动不便的他真的适合走这条路呢。
⑪在母亲拼尽全力的努力和社会上几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成立了。他是老板,也是员工。不懂电脑的母亲,是他的业务联系人,同时也是他的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⑫空闲时候,他最喜欢的事便是和母亲一起憧憬未来:他的业务不断发展;一位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成为他的伴侣,辅助他成就更大的事业,买下一套不大也不小的房子容纳他们纯美的爱情;母亲终于苦尽甘来,穿着漂亮时尚的衣裳,戴着珠宝项链,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⑬两年后,他的业务水平虽日渐完善,但生意仍然时好时差,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妻子和房子,对目前的他来说,仍是个遥远的梦想。
⑭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城市中,他们无疑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重度的身体残障更是给他的生活刻上了卑微的烙印。但是,他们的梦想却从来不卑微。
⑮或许,他的梦想只能停留在幻想的美好世界中,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正是那些可能一生也实现不了的梦想,才让他有了拼搏的力量,带着回报母爱的心愿,一步一步艰难却执着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小题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情节。
三岁时,重度脑瘫,父母离婚→ →18岁那年,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刻苦学习电脑知识→ →成立小小的广告公司,身残志坚,不放弃梦想。
【小题2】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8岁那年,他终于站了起来。
(2)他忍着泪,拼命调整好不听话的表情肌,给了母亲一个微笑……
【小题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4】本文的标题“梦想从来不卑微”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