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蚕豆香
文/ 宫凤华
小时候,每当麦苗返青、菜花吐金时,孕育了一冬的蚕豆结荚了,毛茸茸的,小鞭炮似的,夕阳下,镶了一层金边儿,如英子和秀芹耳垂上晃悠的耳坠儿。阳光雨露中,豆荚长得飞快,没几天,馋嘴的我们就开始偷着吃了。
我们猫着腰,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地,来到长有蚕豆的田埂边,掐下一个鲜嫩多汁的豆荚,剥开豆荚,里面躺着绿宝石似的蚕豆子。急急地塞入口中,圆润温软,味儿涩嘴难咽,可留在脸上的却是天真无邪的满足和惬意。
我们一有空儿,就溜到河边的芦滩上追逐嬉戏,还在苜蓿地里奔跑、翻滚,在荒圮的土窑里滑滑梯、办家家。兴致来了,我们就在圩坝上寻一处避风土坡煮蚕豆。
我用瓦片挖一眼土灶,忠华溜到河港边扒一个大蚌壳做锅,桂花和秀珠摘来蚕豆,再加进几捧清水。我们一起点上茅草,顿时,炊烟袅袅,颇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蕴。不多会儿,便豆香扑鼻了。我们都叫着“啊——好香啊——”大家掀开蚌壳,狼吞虎咽地咬嚼起来,最后相互瞧瞧,嘴唇上绿汁四溢,个个成了戏台上的大花脸。吃完以后,还要把“战场”打扫干净,免得被大人们发现。
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小村如敷了一层金粉。我们蹲在小巧的庭院里,剥一碗青蚕豆,再用棉线穿成串儿,连成一圈,像和尚的念珠。然后,撂进粥锅里或清水里煮熟,待冷却了,就挂在脖子上,学着济公摇摇摆摆地嚷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一时间,小巷里出现了好几个摇摇晃晃的小济公。饿了,就摘几颗扔到嘴里囫囵吞下,蚕豆带给我们的快乐像阳光和空气一样简单而透明。
看露天电影时,我们的衣袋里总少不了黑黄相杂的炒蚕豆。有时到很远的王舍、桑湾、港口、上溪看电影,一路上,我们嘻嘻哈哈,挤挤搡搡,时不时地,嚼一粒蚕豆,咬得咯嘣响,噗的一声,蚕豆壳儿箭镞一般射出去,在清凉的月光下,画出一道银亮的弧线。
夏日乘凉时,我们躺在木桥上的凉匾里,仰望着满天的星星,嚼着新炒的蚕豆,轮流讲着胡编乱造的故事。清风拂在身上,如母亲的手,熨帖而舒坦。一个个燥热的夏夜,在我们嚼蚕豆的沙沙声中,在乡音十足的蛙鸣里,在爷爷的讲古中,在奶奶轻摇的蒲扇上,纸船一样,漂浮在时间的长河里。
队里的蚕豆成熟时,村小的老师们就带领我们下田帮助农民伯伯摘蚕豆。我们的小手蝴蝶一样灵动,麻利地剥开枯黑的蚕豆荚,捏出里面晒干的蚕豆,然后掷飞镖一样撂进箩筐里。队长早已吩咐其他人炒好几锅新鲜的蚕豆了。我们一人一捧,吐嚼着喷香的蚕豆,拂拭着额头上的汗珠,我们的笑脸灿烂如秋天的向日葵。残阳如血,炊烟袅袅,牧歌轻扬,我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走在青草簇拥的圩堤上,走在水墨氤氲的暮色里。
爆炒蚕豆和豆瓣汤是母亲常做的家常菜。母亲将新剥的蚕豆在开水里滚煮,捞出来,沥干水,在铁锅里倒油烧沸,放些香葱段炸一下,倒入蚕豆翻炒,直到豆皮起皱为止。炒出的蚕豆,翠绿碧嫩,洋溢着乡野气息。乡土风味的豆瓣蛋汤,汤清豆香,滋味鲜美,开胃爽口,村里生养的妇女喝了,十分补人。
菜花燃亮乡村的时节,母亲总会剥下青嫩的蚕豆,从屋角的大缸里拉上一把黄爽爽的水咸菜,熬蚕豆米子。逼仄的土灶间,黄豆秆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黑黝黝的木锅盖缝里冒出股股热气。熟了,掀开锅盖,一股浓香直透肺腑。
而今,常常参加各种筵席,餐桌上的荤腥肴馔,花样百出。觥筹交错之余,突然上来一盘水灵灵、绿滴滴的爆炒蚕豆或水煮蚕豆,令人眼前一亮,嚼之朵颐大快,一股乡野气息顿时流溢于齿唇之间。
选自<<儿童文学>>2018.01号 第783期 有删节
【小题1】阅读文章,仿照给出的词组,请补充完全文的叙事内容
偷吃蚕豆→.______ →__________ →采摘蚕豆→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为下段加点的文字写一段赏析性的批注。
大家掀开蚌壳,狼吞虎咽地咬嚼起来,最后相互瞧瞧,嘴唇上绿汁四溢,个个成了戏台上的大花脸。
【小题3】全文的自然景色写得极为巧妙精彩,请你分析这句景色描写的作用。
走在青草簇拥的圩堤上,走在水墨氤氲的暮色里。
【小题4】作者写“悠悠蚕豆香”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