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蒺蒺藜,扛大刀
苏美玲
①蒺藜,在深秋的劲风里,老去了。
②蒺藜,是乡村的草。初生之时,柔嫩的一段细芽,没过多久,很快伸到两三米长,匍匐缠绕;光是绿色的藤蔓疯颠颠地可劲儿长也就罢了,可等开了花,结了籽,就不得了了。它们的球状种子上全是尖利的刺,特别扎手。它横在田野的路旁,偶尔也钻到田间地头,谁不小心踩了去,布鞋上沾满带刺的小球球,刺得生疼。因为有刺,家里的牲畜是无法吃的,哪像其他的草,比如三棱草、牛筋草、虎尾草等,随手抓一把丢给牛马,就吃得特欢。乡村人全靠了牛马下地帮着拉车运送庄稼,若是牛啊马呀都不喜见吃的草,那么,乡人也是不喜欢的。于是,下田地时,乡人就会拿锄头、铁锨把蒺藜铲了去,丢到沟边,让毒辣辣的太阳晒着,不几天,蒺藜就发了焉,枯萎了,变得灰头土脸,好像真的无法成活了。可惜,一场及时雨落下来,蒺藜恰如受到了神奇力量的恩赐,立马恢复了功力一般,又绿油油一片,连缀开来,比原先更加皮实坚硬。
③乡下的孩子是吃过蒺藜的刺痛之苦的。那时候,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舒适而合脚,鞋子一般是可以抵御蒺藜的利刺的,但如果鞋子穿得久了,鞋底子磨薄了,不留神踩上了蒺藜,也会刺伤小脚丫子。一边放羊,一边割草,挥着镰刀朝着长势旺盛的草砍去,偶尔碰到蒺藜,小手就弄得像被刺猬的刺扎住,赶紧缩手回来。仔细看时,手上已经渗出了隐隐血丝。看看草儿已装满了背箕子,就停下来坐下喘一口气,屁股刚一着地,忽大叫着跳起来,摸一摸身后,已有蒺藜扎进皮肉里了。
④孩子们是怕了蒺藜的,赶着一群小羊们,去河边吃草时,也是要避开有蒺藜的地段。不过,孩子们会玩恶作剧。割草时,会顺手割几条蒺藜背回家。晚上,等和小伙伴出来玩时,就把蒺藜放在和自己“结梁子”的那家伙经过的路口,远远看着,就只等他蹦跳着从小胡同里出来,踩着了蒺藜,被扎,嗷嗷叫着,咒骂着,回家去……哈哈,终于收拾了那家伙吧?乡村的孩子,玩过这样子恶作剧的,可是不少呢。不过,真正结下仇怨的并不多。小孩子嘛,哪里有那么多仇恨,不过是两三句话说不到一处,就开骂起来,骂娘骂祖宗,甚至就动了武,你一拳我一脚,你的尖尖长指甲抓过来,我狠狠地下嘴咬过去,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脸上挂了彩,才买的新衣服被撕裂了口子……结果是,总有一个沾光一个吃亏,或者两败俱伤。最后恨恨地发誓再也不与之来往。可没过几天,照样蹦跶到一起,有说有笑……
⑤也经常玩一种游戏,组织好几个小孩子,平均分成两排,面对面站着,力量均衡,就手拉手,连成一行,对着对面大喊:“蒺蒺藜,扛大刀,你那边的小孩尽俺挑。”对面就有领头的小孩子问:“挑谁?”当然就挑最弱的那个。那个小孩,就必须从连着手的对方队伍中间拼命冲过去,要是被对方拦住,就只得乖乖被收服在对方的队伍里……这样子一一拼下来,等到最后清点人数,哪一列的人数多,就算赢了。赢了的那一队的每个队员都可以刮对方小孩的鼻子;或者把输了的孩子的四肢架起来,玩“打夯”游戏;或者就让输了的那方,偷偷拿了家里好吃的,一起来分享……分享到的往往是巧手的母亲做的油炸糕或者油煎茄饼。那油炸糕,是在雨天农闲时候做的。油煎茄饼要放上鸡蛋夹在里面,就更好吃了。也会从家里偷了瓜果出来,那时候,很多人家的自留地菜园里,都种了甜瓜、茄子、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等,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想吃什么菜,就到菜园子去摘,省了不少买菜钱……
⑥特别是盛夏,孩子们都放了暑假,家里的红砖瓦房屋是溽热难耐的。还没等月上柳梢头,就急急忙忙扒拉几口炒面,邀了几个伙伴到麦场里玩耍。麦场上有堆放得齐整整的麦垛,恰好可以当孩子们玩倒立的支撑。就是把双腿搭在麦垛上,头朝下,用双手撑地,看谁撑得时间长,谁就是胜利者。偶尔,有技不如人的家伙败下阵来,就使坏,去挠一挠那个还在麦垛上坚持倒立的伙伴的胳肢窝。因为被挠得奇痒无比,哪里还能坚持住?就歪歪斜斜倒下来,有时还会砸倒身边的伙伴。于是,就你压着我的身体,我攀上你的小腰,乱作一团。麦垛上的麦秸杆子也被顽皮的孩子揪了几把扯下来,往人家身上撒,追逐打闹着,哄笑声此起彼伏,笑落了一阕月光。
⑦长大后,伙伴们远离了故乡去外地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即使中秋节或春节时回到故乡,也很难与童年玩伴再见一面了。偶尔遇见,人已到中年,现出了衰颓的老相。若要问及当年玩“蒺蒺藜,扛大刀”的游戏,依旧饶有兴致拉呱一番,絮叨起当年哪一个最皮实哪一个最爱哭鼻子……时光虽匆匆,却带不走那些美好的回忆啊!
⑧而今,乡人种田除草全靠了喷洒各类农药,再不像当年扛了锄头辛辛苦苦去田里除草了。初春,当那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们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之后,因为有了除草剂、灭草剂等高科技产品,就有一桶桶的除草剂液毫不留情地射杀到小草们的身上,不到半天功夫,田里的野草野花,就枯黄了;再等给太阳那么火辣辣晒上几天,就随风飘飞了。乡下的田地里,很难找到野花花野草草了,就连生命力顽强的蒺藜,也消失了踪影。偶有遇见,竟如获珍宝一般。
⑨蒺藜,会不会就此灭了种,绝迹了呢?还有那曾经的少年,也在时光里缓慢从容老去了吧?
----(本文选自《2017年齐鲁文学作品散文年展》,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写“一场及时雨落下来,蒺藜恰如受到了神奇力量的恩赐,立马恢复了功力一般,又绿油油一片,连缀开来,比原先更加皮实坚硬”,突出了蒺藜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蒺藜的赞美。
B.文章第⑥段以优美的笔墨描写了夏夜小伙伴在一起玩倒立游戏,渲染了一派欢快气氛,增加了诗情画意。
C.文章开头多次写到乡村小孩子被蒺藜刺伤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蒺藜的极其厌恶与憎恨,与后文的怀念主题不符。
D.这篇文章以“蒺蒺藜,扛大刀”为题,构思精巧,行文沉稳,充分表达出作者对童年伙伴的真挚感情。结尾一段含蓄蕴藉,升华主题,颇具匠心。
【小题2】文章开头写“蒺藜,在深秋的劲风里,老去了”情境,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⑴不几天,蒺藜就发了焉,枯萎了,变得灰头土脸,好像真的无法成活了。一场及时雨落下来,蒺藜恰如受到了神奇力量的恩赐,立马恢复了功力一般,又绿油油一片,连缀开来,比原先更加皮实坚硬。
⑵偶尔,有技不如人的家伙败下阵来,就使坏,去挠一挠那个还在麦垛上坚持倒立的伙伴的胳肢窝。因为被挠得奇痒无比,哪里还能坚持住?就歪歪斜斜倒下来,有时还会砸倒身边的伙伴。于是,就你压着我的身体,我攀上你的小腰,乱作一团。
【小题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试分析本文第⑨段落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9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