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安徽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 年安徽省 33 项民生工程投入
年份
| 总额
| 重点投向
|
2012年
| 540.3亿元
| 社会福利中心、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家电下乡等
|
2013年
| 605亿元
| 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奖补、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
2014年
| 686.3亿元
| 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以及“三农”投入等
|
(1)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安徽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2014年安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我省是怎样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
材料三: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
(3)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我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