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颜色
蒋子龙
①飞机给人类提供了俯瞰地球的高度。哪儿有人类居住,哪儿的色彩就不协调,人多的地方绿色就少——这是我多次从飞机上观察大地得出的结论。
②按照这个经验,进入缅甸以后我在空中却找不到居民地了。从高空看缅甸的土地,像战士的迷彩服,以绿色为主,或深或浅,或亮或暗,点缀着金点银片白练:金点是千万座佛塔的塔尖,银片是星罗棋布、大小不等的湖泊,白练就是密如蛛网、弯曲如蟒蛇的河流。
③缅甸的土地上没有直线,没有人为的方块。所有线条都是自然的,圆润的,染不可成,画不可得。粗看都是绿,细看绿千层,恣情尽性,恬静自适。看不到地球被人类破坏的“伤口”,也就找不见居民地。以后我们坐缅甸航空公司的小飞机在各地飞来飞去,才发现了缅甸色彩的规律:浅绿、翠绿、草绿是山野大地,浓绿、重绿、墨绿是城市和乡村。因为有人居住的地方,树木也得到了管理,得以参天,云盖障空,浓光浸绿,大部分建筑和街道掩映其间。
④真是人间福地。
⑤置身缅甸的绿色之中,立刻有洁净、舒放之感。巨树蓊郁,芳草连天,奇花层叠,洗尽俗尘,使人能很快从堆集的杂务中解脱出来,心体欢畅。
⑥缅甸作家协会邀我们在野生动物园的湖边举行座谈会,各种野生动物都可以旁听,还可以用啸叫鸣唱随意打断我们的发言。会后联欢、野餐、骑象、逗熊、遭受猴群的袭击……缅甸的天空格外蓝,云格外轻淡洁白,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在空中。夜晚降临后,大家坐在伊洛瓦底江边聊天,似乎只有在童话中,在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才见过这样的夜空,星星格外多,格外大,格外亮,空气饱含水分,带着植物的清香。
⑦我喜欢缅甸的绿色,这绿色平和、厚重,覆盖着缅甸,传播着一种福音。它不仅保护了缅甸人的生存环境,也培养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缅甸人性情和善,处处焕发流溢出宽厚仁蔼的品格。大家彬彬有礼相互谦让,安详,审慎,持重,社会呈现着一种道德之美、秩序之美。
⑧我甚至感到缅甸人的相貌,也和其他一些热带地区的人不同,水灵、漂亮的人非常多。他们的交通警察骑着摩托车在车队的前面开道,其指挥两旁车辆的手势简直就是舞蹈,好看极了。人原本就诞生在森林里,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爱绿色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愫。缅甸人有一个优美的自然生存环境,长期受到绿色的调节,受到森林的庇佑,怎么可能长得不美呢?
⑨在曼德勒省的野生植物园里,我见到了狂欢的人群,大树参天,草地洁净,人们击鼓弹琴,载歌载舞,在草地、林间打滚儿、嬉戏。我们碰上这场面都会情不自禁地加入狂欢的人群,什么浮泛的客套,什么外国人的礼仪,全都用不着。生活在这样的原始大绿之中,和爱绿的人们为伴,人就不会冷漠乏趣,不会感情枯竭。
⑩缅甸人爱绿色,绿色厚爱缅甸人。今天的人类已经明白,如果以丧失绿色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达,那是文明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因为缅甸人的爱绿天性和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四千万人过着没有污染、恬静自然和富足的生活。
B11缅甸作为一片繁茂的绿色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由“从飞机上观察大地得出的结论”写起,这有什么好处?
【小题2】作者为什么喜欢缅甸的绿色?(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说它的作用。
【小题4】揣摩下面的语句,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和要求作答。
(1)夜晚降临后,大家坐在伊洛瓦底江边聊天,似乎只有在童话中,在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才见过这样的夜空,星星格外多,格外大,格外亮,空气饱含水分,带着植物的清香。(句中连续用的三个“格外”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
(2)人原本就诞生在森林里,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爱绿色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愫。(加点词语“摇篮”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小题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