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放脱贫攻坚贷款1.5万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发放4000亿元,精准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改善等领域,助力全国实现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但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同时也存在着危房改造资格和低保户名额认定不合理、违规套取扶贫资金、工作作风“虚、浮、假”等问题。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脱贫攻坚不能“放卫星”,更不是做成“半吊子”工程。
宁德模式”以及“十八洞村”形成的先进扶贫经验证明,唯有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