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祁茂顺
汪曾祺
①祁茂顺在午门蹬三轮车。
②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祁茂顺只好改行。
③祁茂顺很爱护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④“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祁茂顺人缘很好。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贝勒府原是很大的,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⑤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⑥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涵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带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待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带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松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⑦“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⑧“那倒是。”
⑨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⑩“喝惯了。”
⑪祁茂顺告辞。
⑫“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⑬“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⑭“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⑮“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
⑯“大酒缸没有了?”
⑰“没有喽。”
⑱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⑲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祁茂顺的手艺?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2】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结尾处金四爷两次说道“大酒缸没有了”,试分析两次的心理有何不同。
【小题5】文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