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小题1】选段中“走在前边”“为头的那个小姑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选段插叙了什么事情?插叙这件事情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以下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照应文章的标题,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构更加严谨。 |
B.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
C.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也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
D.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