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一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此外,他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与第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敌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4 11:3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