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紫花苜蓿为二倍体。研究人员将一个BADH基因(耐盐碱基因)转入早熟的二倍体紫花苜蓿的一条染色体上,培育出一批耐盐碱个体,用此耐盐碱早熟品种与不耐盐碱早熟品种杂交得到F
1,从F
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
2,从F
2的结果如下表(B
+表示有BADH基因,B•表示没有BADH基因,早熟和晚熟基因用D、d表示):

(1) ①耐盐碱基因与早熟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 BADH基因在表达时.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
。
②亲本中不耐盐碱早熟的紫花苜蓿基因型可能为
。
③分析表中数据,控制上述两对牲状的基因符合
定律;其中F
2中耐盐碱早熟品种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2) 若要进一步验证F
1中该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方法。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测交过程(要求写出配子)。
(3)科学家发现野生的紫花苜蓿还有四倍体,认为四倍体紫花苜蓿是由二倍体演变而来,
即二倍体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失败,形成了二倍体配子,再自花授粉形成四倍体植株。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称为
,该可遗传变异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