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误国”有失公允
①顾名思义,戏子就是唱戏的梨园弟子。这一种谓,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为常见。旧时称学者为夫子、厨师为厨子、船家为舟子等,多为中性。称粉墨中人为戏子,在口气上略含轻薄,在他有语境之分,并非都是贬义。老一辈演艺明星,自称戏子,乃是谦辞。
②“戏子误国”一说,正史典籍中无从查考,看不出哪个朝代是被戏子拖垮的。将戏子与国运联系起来,不过是小说家言、说书人语,当不得真。执掌国之权柄者,倘因宠溺伶人而沉湎声色,荒废朝政,与伶人何干?晚清民国达官显贵捧戏子,以致社会风气颓靡,与戏子何干?“戏子误国”如同“红颜祸水”之说一样,是拿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说事,有意或无意地帮历史罪人推卸责任。回顾历史可知“国运兴衰在人事,百姓福祸赖治平”。岂有伶人颠社稷,从来昏庸误乾坤。
③一个行当既然能够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山,如果没有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影视舞台自然会凋敝。演艺明星所以能走红,既是娱乐媒体推介炒作和文化消费群体追捧的结果,更是业界经济人。和赞助商策划运营的结果,岂是台上人匹马单枪能够得逞的?看看影视荧屏和海报后的那一串串赞助商名单,你就会明白,明星的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阵营,同时也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他们出资赞助,多半不是尽义务,而是要捞回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扩大商界影响力。娱乐圈天价片酬是由多个因素促成的,应当通过系统整顿加以遏制,但不能把这笔账仅仅记在几个当红明星头上,
⑤在八年抗战中,梅兰芳身处逆境,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解放后,梅兰芳的出场费值十根金条,工资曾是***五倍,向国家捐飞机,1956年公私合营改成月薪,梅兰芳主动降薪两次后为2100元。
⑥在“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上,晚会持续了三个小时,一些年轻的明星在颁奖过程中就开始互相联络,拿完奖就全走了,可李雪健一直坐到晚会结束。当时杨澜问了一句,“李老师你怎么还在?”答曰:“观众没走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观众心里最清楚。
⑦将“误国”这顶大帽子一股脑儿扣在演艺人员头上有失公允。他们中的当红明星,能占据娱乐头条,能霸屏权重平台,能位列票房榜首,能频遭娱记追堵,能挑动剧场尖叫,能引来路人围观,甚至能“一顾倾人城”,怎么可能“再顾倾人国”呢?假设“戏子误国”的论断成立,那么,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表演专业,岂不是在批量培养“误国”人才吗?
【小题1】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