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现代短文,完成小题。

论孝顺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注重孝顺,有的甚至“以孝治天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孝顺就不那么看重了。现在,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忙着追逐自己的物质财富,对于孝顺更是越来越淡了。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有多个子女,却没有人赡养,父母和子女因为一些经济纠纷而翻脸,更有甚者,子女殴打父母。当人们看到这些现象时,都很愤慨。其实,自己心中的那份孝顺也不是那么坚定。至于子女应不应该孝顺长辈,在以前,这不是个问题,但现在变得有些模糊。

一些人认为,“父慈子孝”,即孝顺是有先决条件的,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要无条件的孝顺自己的父母。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大都对于自己的父母很有成见,也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安慰。“父慈子孝”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父慈”与“子孝”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长辈慈爱,在道义上晚辈就应该孝顺,并没有说父不慈,子就可以不孝了。

一些人认为,孝顺是封建时期的思想,多少具有一些糟粕,在现代社会,就应该宣扬个性,提倡自由。所以出现了很多具有叛逆性格的人,与父母一些问题上的矛盾,很容易演变成不孝的行为。西方社会的自由思想(   1  )要我们不孝顺自己的长辈,(  2  )坚持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把子女辛苦养大,子女应该为父母养老送终,这就是孝。子女接受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意志,这就是顺。

一些有学问的人,自然有一颗孝心,但比较有主见和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心底里还是有些心虚,很容易将自己的不顺归结为自己的不孝。有些人,将自己的一颗不顺的心,演变为对于父母的不孝。有一些人,出于物质财富的考虑,直接抛弃了孝,更没有了顺。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辛苦养大,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养老送终。但是每个生命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都应该收获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其实,孝与顺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意思,作为晚辈可以孝而不顺,但绝不可以不孝。

百善孝为先,很多人也许听说过,但未必真正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讲,在他的一生中,没有谁能比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恩大,如果对于这样的恩,我们不能报之以孝,至于自己其他善的行为,就有点儿虚伪或不可信了。

(摘自《中国教育报》)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4段括号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小题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孝顺是有先决条件的,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要无条件的孝顺自己的父母。
B.子女接受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意志,这就是孝顺。
C.作为晚辈可以不顺,但不能不孝。
D.作者善于引用,比喻说理,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4 03:5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