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等鱼断气

胡晨奋

①清明时节有微雨。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父亲。

②1969年,母亲因肝病浮肿,还伴有黄疸、纳差、全身乏力、脾肿大等症状。当时求诊于龙华医院王寿生,王老见状即授一消肿奇方——鲫鱼汤。他认为,患者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③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那年代,物质高度匮乏,菜场里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购买。黑市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地时隐时现。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黑市买来鲫鱼马上做鲫鱼汤,月余黄疸全消。即去王老处报捷。王老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老爸一听,傻了,当时的收入都是“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一元一条,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王老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

④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

⑤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他蹲着,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卖鱼的搪瓷盆子,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西北风像伤风的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但,仍然坚定地蹲着。

⑥这是1969年的冬天。

⑦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为什么活鱼不买,要等其咽气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⑧天越来越暗,也越来越冷,搪瓷盆里的鲫鱼,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父亲胜利地叫了起来,看! 它不动了! 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给你!蹲了两个钟头!!

⑨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掣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了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翕呢。“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⑩这以后,老爸就成了“老蹲”,只要耐心,不怕等不到刚断气的鱼。因为刚死的鱼或弥留之鱼,尽管半价,价格还是强于久死之鱼。或许被父亲的举动所感动,或许觉得父亲“识货”,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格条鱼,快勿来赛哉(快不行了)!日子久了,他还蹲出了经验,并授我心法:背脊黑黑的鲫鱼,不要去蹲守。只有濒死之鱼,身上鳞片才会越来越白,及时一蹲,可以少吃多少西北风!

⑪但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的蹲守就着了凉,以后他天天拖着清水鼻涕去蹲守,撑了十多天终于倒下,高烧发到40度。

⑫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也不忍,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便会想到他们。

⑬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全然褪去。

⑭这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的暖气吹。

【小题1】第⑤段画线句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
【小题2】第⑤-⑨段父亲在等鱼断气时的神态变化,是从坚定到___再到___
A.
【小题3】第⑥段独句成段,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点B.表明我对父亲坚守鱼摊的记忆极为深刻
C.流露作者回忆过往时的情感D.为下文解释等鱼断气的原因作背景交代
【小题4】第⑩段父亲成了“老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⑭段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5 10: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