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许渊冲: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王新芳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

②他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翻译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出于对梦想的执著,他冲劲十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用英语写日记,翻译一首诗歌。读一年级时,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队来昆明援助中国抗日。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宾主都恍然大悟。这一次崭露头角,使他信心倍增,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他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由此,他产生一个想法,除了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翻译诗歌并非易事,不但讲究格律音韵,而且博大精深。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

④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从此笔耕不辍。最开始译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时,千字才9块钱,需要倒贴钱才能翻译出书。如果不是有教书的工作,光靠翻译肯定饿死。别人都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诗词,造反派因此狠狠抽了他一百鞭子。夫人问他:“挨打了还继续译呀?”他说:“当然,闲着更难受。”

⑤前年,90多岁的他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请,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凭一己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他给自已规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就会继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面对市面上《莎士比亚全集》不同版本的新译作,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是我翻得好一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⑥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60余年,中译英、中译法译著以及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共有120余本。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许多学者低调内敛不同,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⑦前不久,因为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圈粉无数。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许渊冲淡淡一笑,回答说:“别人可能用青春去追求梦想,我是用一生去追求梦想。当梦想一个比一个高远的时候,我必须鼓足所有的勇气,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

⑧卡耐基说: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干一切事业。把一生献给梦想,在努力、坚持、捍卫的基础上,狂妄的人也许更容易成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8期)

【小题1】文章记述了许渊冲在不同时段与翻译相关的经历,仔细阅读,填写以下内容。
①大学一年级时: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
②大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__________
④回国后:倒贴钱翻译出书,乐在其中。
⑤十年动乱中:__________
⑥前年(2015年):应邀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
【小题2】“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下列说法不是体现他的“狂妄”的一项是(   )
A.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全部翻译成了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B.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C.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D.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诗词。
【小题3】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9 12:2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