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管冬梅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杏枝头春欲闹

(1)有人说,去年传统文化成了最大的“网红”。的确,从名人讲《论语》到历史题材影视剧,从经典吟唱到诗词竟技,传统文化类电視节目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火热景象。不过,传统文化真的迎来了它的春天吗?

(2)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一直是“润物细无声”,像春雨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灵。①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传统文化普及活动朵朵盛开,争奇斗艳。我们立刻被传统文化所展现的“春光一角”所震撼,随之而来的反响使得这些活动更为火热地进行。

(3)传统文化的普及自然有很大利处。正如蒙曼教授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只是需要被激活。”传统文化活动确实唤醒了不少国人内心被尘封的诗意。②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国学小名士》中的神曲《你好,诸葛亮》,更是让无数网友感叹:“没文化,你连歌都听不懂、”一系列节目正如绽放的红杏,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这一广阔春光的向往与探索,对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A)的推动作用。

(4)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传统文化也从“暖心”变为了“争着蹭”的热点。《天天向上》在一次中秋特别节目中邀请了因“飞花令大战”走红的小才女贺莉然。节目中,当贺莉然兴致勃勃(B)地讲述“头上倭堕髻”一诗描绘的佳人时,一位明星惊讶地喊道:“什么?头上温度计?”随后,现场一片哄堂大笑。诗词的温度竟不及娱乐的热度大,试问这岂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更不必说那些只是为了收视率而无视历史的电视剧了。现在虽然传统文化被誉为“娱乐清流”(C),但有多少节目是走心的呢?在这盛开的“红杏”中,又有多少转瞬即逝的“红点”呢?

(5)③因此,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

(6)首先,无论是活动组织者还是我们自身,都应对传统文化有崇敬之心与热爱之心。就像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节目,108位少年才俊在导师的精心教导和节目组的创意设计下,用心诠释对国学的热爱,才称得上“杏坛春晓寻名士,鲜衣怒马少年时”。

(7)再者,要让传统文化造福现代社会,才是真正意义的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在荧屏上闪光,④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滋养,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营养;传统文化不能只在古书上生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图景,需要全社会为之走心。

(8)不管怎么说,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热,说明“气温”回升,“春天”(D)就要来到了。让我们一起投入到传统文化这一大好春光的建设活动中吧,如此一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还会远吗?

(1)文中加粗的标点符号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使得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如春之繁花,朵朵盛开,争奇斗艳。
B.②句改为: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让万千颓丧的“屌丝”精神一振:没例外,生命之花都应该开放。
C.③句改为:所以,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
D.④句改为: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去吸收。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应该改为“红杏枝头春意闹”才恰当。
B.第(3)段在第(2)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电视节目普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好处与作用,与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走心”论相偏离,应该与前两段整合或简略些。
C.第(6)、第(7)段提出达到传统文化春天的措施建议,还稍显单薄,应适当加强,文章才更具思想价值和实际价值。
D.作为议论性散文,本文具有明显优点:首尾呼应,行文过程中反复点题,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平实中见生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8:4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