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

⑥后来的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那段日子是单调的,我却在这种单调的练习中感受到了一种踏实。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开始一家一家跑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也上网去查了资料,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

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不过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⑪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⑫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⑬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⑭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⑮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⑯一缕阳光打在我脸上,也照在了我心头,拂去了积攒在我心头多日的阴霾。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⑰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选自《故事家》2018年10期,有改动)

【小题1】阅读⑥——⑯段,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
赛前准备


平静

难过
画室看画

 
【小题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第①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下文写我的转变作铺垫。
B. 从第⑤段“我”的表现可看出我的虚荣与自负的心理。
C. 第①段“剥夺”一词指“我”没在比赛中获奖,因而觉得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丢失了。
D. 全文的主人公是美术老师,正是由于美术老师的点拨与教育,我才走出失利的阴影,重获自信。
E.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参加美术大赛前后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小题4】文章标题“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比”的看法。

(链接树料)由于觉得校服比较单调,体现不出个性,省城一些中学生开始在穿鞋上“较劲”,类似“你的鞋是几代”、“多少钱买的”成为课余交流的热点话题。记者了解到,一双名牌鞋动辄上千甚至几千,让家长苦不堪言。

(源自网络新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6 09:4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