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是二倍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茧丝纤度细,经济性状好,制备的生丝质量高于雌蚕。研究发现,蚕茧中的荧光色素为脂溶性。
(1)不同品种的蚕茧在紫外线照射下,表现出白色、黄色、蓝色、紫色等多种茧色,这些不同的茧色之间互为_____________性状。
(2)科研人员经过多代的筛选,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家蚕品系甲。在紫外线照射下,甲品系的家蚕的雌茧为淡黄色、雄茧为黄色。研究者取甲品系雌、雄蚕茧的茧层各3g,剪碎后加入_______提取蚕茧中的色素,分离并检测荧光色素的__________。实验结果如下:
性别
| 黄色素的比例(%)
| 种类
|
雌茧
| 33.3
| 青、黄、紫
|
雄茧
| 66.7
| 青、黄、紫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控制甲品系茧荧光色的基因A最可能位于_________(Z/W/常)染色体上,A基因的数目与茧色有关,有1个A基因时表现型是_____,有_______个A基因时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甲品系雌雄个体互交的结果支持上述推测。
(3)品系乙的雌、雄茧均为淡蓝荧光色(由B基因控制)。研究者用甲品系为父本、乙品系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B相对b是完全显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若甲品系和乙品系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则F
1的预期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结果_________ (相符/不符)。
②后续研究发现,乙品系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
1中淡蓝色茧和淡黄色茧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结合上述研究解释F
1表现型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