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火宫殿如何变身风味小吃市场
①众所周知,火宫殿是长沙著名的风味小吃市场。在此之前,它只是一座火神庙,一个祭祀场所。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缘让火宫殿变成了小吃老字号?
②自从有了火,民间便有了火官,便有了火神,便有了祭祀火神的庙宇。根据长沙地方志记载,“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公元1747年)”,迄今270多年了。
③火宫殿的古牌楼后面写的是“乾元宫”,乾,是天;元,是始;乾元宫即是天道伊始最早的宫殿,这当然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就存在的火神。但乾元宫并不是火宫殿的专利。火宫殿这个乾元宫之所以名声更响,是因为按长沙的方言,“乾元宫”与“钱圆功”三个字谐音,钱圆功就是钱花光了的意思。说火宫殿的东西好吃,大家都挡不住诱惑,所以“进去火宫殿,出来钱圆功”。
④1930年以前,火宫殿基本上还是一座火神庙的形象。那时长沙市的民房几乎是清一色的木板房,有的还是泥糊的竹篱笆墙,一旦失火,必定是灭顶之灾。人们对火灾的恐惧无法排遣时,便转而去祈求火神的庇佑,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相传是火神菩萨过生日,市民们都来敬神、许愿,有钱的还要为菩萨点两本戏,在庙前的戏台上热闹一番,前前后后有个把月。
⑤火宫殿演变成闻名遐迩的小吃场所,是在“文夕大火”之后,坡子街是过火的重灾区,火宫殿几成废墟。1940年前后,长沙谋划重建,为修复火宫殿,政府出了资,也向小商贩们集了资,在神殿前宽大的火烧坪内搭建了48间棚屋,分成四线,分别冠名为东成、西就、南通、北达。警局为救济一般无依贫民起见,把这儿改作了小卖场所,搭成两道小街,东成、西就这几个吉利字眼,也就冠在这两条小街的门牌上。这里有酒菜馆、面食店、理发所,因此就变成了贫民的小市场。
⑥那里的酒菜、面食、茶点,一应俱全,味道比市面上的妙得多,价格比较餐厅酒馆都要便宜。红烧猪脚、清炖蹄筋、豆腐汤这几样菜做得最可口。尤其有家卤菜馆,腊菜味道不差,最宜于小酌。打几两白干(酒),切一盘腊牛肉,真够味!约集几个人,凑集不多的钱,便可大吃大喝一顿了。据说敌伪(指日本人)占领长沙时候,一些避难无处安身的单身汉儿,食喝两字都在这儿解决,因此,留在长沙的地下工作人员也是借这儿掩护潜身。长沙光复后,公务员、老百姓都复原(归来),长沙市人口增多,这里的生意也更好了,从早到晚,熙来攘往,有时竟没有座位……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乾元宫”比火宫殿名声大,原因是按长沙方言,“乾元宫”与“钱圆功”谐音,就是把钱花光了的意思,这里是为了突出这儿的东西好吃。 |
B.战争年代,在长沙的地下工作人员隐藏在火宫殿仅是因为这里东西好吃又便宜。 |
C.1930年以前,由于长沙市民房几乎是清一色的木板房或泥糊的竹篱笆墙,故失火必然是灭顶之灾。 |
D.“火宫殿”变成风味小吃市场,原因有二:一是火灾,二是警局为救济一般无依贫民而改。 |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火宫殿变成小吃老字号的原因。 |
B.本文先介绍了火神宫的由来,然后介绍了火神宫的发展和功能的演变。 |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火神庙里香火不断的热闹情形。 |
D.第⑥段加点字“据说”一词运用准确,说明敌伪占领长沙时,长沙地下工作人员借这儿掩护潜身,真实性无法确定。 |
(链接材料)古中国南方的文明发展相对落后,地理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巫术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火则在巫术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把火当作是一种神秘力量,认为火是可以用来驱除恶魔及作人神媒介,能够带来好运并且消灾祛病,很多祭神仪式都离不开火。另外还可从古代楚民族的火文化得知,楚人一向以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自居,因此从远古及先秦开始即有祭火神兼祖神的圣节,每当农夏历六月的祭大火神祝融和小火神灶神的庆典中,就蕴含祭祀火神兼祖先神祝融的意味。
湖湘人为什么要建造火宫殿祭祀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