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分子。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秦朝,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中,其材温润坚实,可历百年兴衰;其工佶屈可爱,屈伸变化而有龙德。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在无数的单位中作为凭证、证明而被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清代文人杨复吉曾作《论印绝句》道:“莫言此印才方寸。”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印章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等。
B.印章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的工具性淡化了,而更多的是把弄赏玩其艺术性。
C.小小的印章在某个时期,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D.现在极具审美价值,不断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的印章仍然是传统手作印章。
【小题2】根据本文资料,写出文人印走向成熟的大致发展历程。
【小题3】结合本文内容,理解(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的含义。
【小题4】(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5】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链接:在2017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篆刻印石三大专场共交出了成交额近7 000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文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3 320万元的成交额。据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清朝奕自用田黄素方章,以32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成交。

看了这则新闻,小明认为,这些印章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价格高又不实用,几百万元买回家干什么?不过就是商业炒作罢了,没必要那么关注。针对小明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10:45: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