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可以改良性状、提高产量,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杂种花粉育性降低。研究人员通过系列实验推测,杂种花粉育性降低与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有关。
(1)为进一步定位A基因,研究者进行了如右图的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需选取回交第1代中花粉育性较低的植株作为________与亚洲栽培稻反复回交;利用分子标记从植株S中筛选出含A基因的纯合子,筛选后的植株S的遗传物质除A基因外,其它遗传物质与亲本中的_____基本一致。

(2)将亚洲栽培稻与植株S杂交,得到F
1,再将F
1 自交得到F
2。杂交亲本和F
1的花粉育性如下表,F
2群体花粉育性的分布下图(花粉育性在30%-60%植株为半不育,花粉育性在90%以上的植株为可育)。

相关植株
| 花粉育性(%)
|
亚洲栽培稻
| 98.4±1.6
|
植株S
| 95.2±2.1
|
F1
| 51.7±1.5
|
①F
1植株的花粉表现为半不育,推测F
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AA、oo、Ao)。
②由图可知,F
2植株花粉育性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推测A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③科研人员对F
2群体植株中的特定的分子标记片段检测发现,与植株S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F
1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亚洲栽培稻A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10:11:1,偏离____________的分离比,说明杂种F
1植株产生的_______________花粉大部分不育,这也印证了①②中的推测。
(3)为进一步确定A基因在12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