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将潮霉素抗性基因(H基因,答题涉及“潮霉素抗性基因”一律用字母H表示)转入至拟南芥(2n=10)中,获得不同株系的拟南芥。
(1)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具体方法为:将目的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_____上,此结构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特点。
(2)为确定不同拟南芥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科研人员筛选并通过自交获得转基因成功的4个纯合株系:1、2、3、4,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
1,F
1自交获得F
2。F
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_______,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但不能确定4个株系的H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将上述4个纯合株系植株间进行配组形成6个杂交组合(1×2、1×3、1×4、2×3、2×4、3×4),每个组合得F
1,F
1自交获得F
2。
a.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
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表明1、2、3三个株系相比较,它们的H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F
2中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1/1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F
1中与此比例直接相关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的角度作答)。
b.2×4组合F
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假设株系1中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竖线代表染色体,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所示,请推测株系2中H基因的位置和株系4中H基因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参照图1的模式在答题卡中的图2中标注)。___

c.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利用上述方法导入到拟南芥中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是_____(随机/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