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理论
- + 信息与信息技术
- 信息及其特征
- 信息的传播途径
- 进制及进制间的转换
- 字符和汉字编码
-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 信息的获取与评价
-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 信息资源管理
- 信息技术与社会
- 数据及数据库技术
- 人工智能
- 算法理论
- 多媒体理论
- 基础软件操作
- 算法软件操作
- 多媒体软件操作
- 网络技术应用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不适合用书本、光盘形式发布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
B.硬盘主要作为计算机存储信息的载体 |
C.信息可以无限的传播但信息本身不会发生改变 |
D.所有收到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
以下对信息获取过程的理解有偏差的一项是( )
A.首先确定信息需求 |
B.采集信息后才需要确定信息 |
C.采集信息后一定要注意保存信息 |
D.保存信息时最好要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
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
B.信息可以被加工,但不能被传递 |
C.信息在传递时不需要载体 |
D.信息就是书报或电视节目等 |
名著《平凡的世界》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大数据时代》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这都说明信息具有( )的特点。
A.传递性 | B.变换性 |
C.共享性 | D.时效性 |
在ASCⅡ码表中,字符0的ASCⅡ码是48,字符7的ASCⅡ码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A.110000 | B.000111 | C.110111 | D.111011 |
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体现的信息的( )
A.价值相对性 | B.时效性 | C.传递性 | D.真伪性 |
下列哪个选项能体现出信息具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
A.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
B.众人拾柴火焰高 |
C.三思而后行 |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