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震悚(sù) 孤孀(shuāng) 谰语(lán) 沥尽(lì) |
B.愧怍(zuò) 晌午(xiǎng) 镐头(gǎo) 兀兀(wù) |
C.污秽(huì) 亘古(gèng) 军帖(tiě) 揩拭(kāi) |
D.挚痛(zhì) 嗥鸣(háo) 伛偻(yǔ) 校补(jiào) |
A.家里珍藏的相册里的一些老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B.2019新化古桃花源桃花节在奉家镇下团村开幕,来游玩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
C.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练习就会遇到困难。 |
D.新化历史悠久,梅山文化、蚩尤文化璀璨辉煌。梅山山歌、民歌、情歌、滩歌、佛歌妇孺皆知,广为传诵。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娄底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C.在细细的春雨里,让新化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A.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
B.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C.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等情感。 |
D.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A.《老王》的作者杨绛。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
C.《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D.《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小题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 |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
C.以钱/覆其口 | D.康肃/笑而遣之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而钱不湿 |
C.睨之久而不去 徐以杓酌油沥之 |
D.乃取一胡芦置于地 尝射于家圃 |
A.“尔安敢轻吾射!”写出陈康肃骄横之态。 |
B.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文章略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而对陈康肃恃技骄横则详细地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也突出了文章中心。 |
C.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
D.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展现出陈康肃的自大、卖油翁的自信。 |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小题5】卖油翁的大智慧如何体现出来的?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老王》(节选)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小题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小题3】“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红军夜过鬼门关
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②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他们决定夜间行军。这天,他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他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③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④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⑤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弱地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指导员紧紧抱着小张的脸,哽咽地说:“别说傻话,他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就这样,我们战胜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夜过鬼门关”的理解。【小题2】选文中的指导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3】结合《老山界》和本文内容,说说红军能够胜利翻越老山界和党岭山的原因有哪些?
父亲不敢老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 :“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而叶脉上却隐约刻写着“我还年轻”的字样,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小题1】标题“父亲不敢老”中的“不敢”含义是什么?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小题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而叶脉上却隐约刻写着“我还年轻”的字样,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
【小题3】如何理解第⑩段中“泪”的含义。
【小题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孟子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爱国是人之本能,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七(1)班将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