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
B.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
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
D.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
2.
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
B.下落H高度,它们所用的时间不同 |
C.各自下落5m时(均未落地),它们的速度均为10m/s |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大 |
B.两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也一定有弹力 |
C.中国乒乓球队队员马林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单金牌,在研究他发出的乒乓球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
D.将图钉按入木板,图钉对木板的力和木板对图钉的力大小是相等的 |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1Mg | B.μ2mg | C.μ1(m+M)g | D.μ1Mg+μ2mg |
5.
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斜向上匀加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
B.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
C.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D.人受到的摩檫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6.
如图所示,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的k倍。A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轻绳与B物体相连,两物体释放后运动的加速度为a1,轻绳的拉力为T1;若将两物体互换位置,释放后运动的加速度为为a2,轻绳的拉力为T2。不计滑轮摩擦和空气阻力,则( )


A.a1∶a2=1∶k | B.a1∶a2=1∶1 | C.T1∶T2=1∶k | D.T1∶T2=1∶1 |
2.选择题- (共5题)
9.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
10.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
11.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
3.多选题- (共3题)
12.
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弹簧原长为L0,用恒力F向左推B球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C.若突然将力F撤去,撤去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0 |
D.若突然将力F撤去,撤去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13.
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跃,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 |
B.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 |
C.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
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
14.
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A在方向恒定为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1s内,外力F不断增大 |
B.在1s~3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
C.在3s~4s内,外力F不断减小 |
D.在3s~4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
4.解答题- (共3题)
15.
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码头、机场和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的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将一质量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小题1】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小题2】将该行李从A端传送到B端,传送带消耗的电能?
【小题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以最短时间传送到B处时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小题1】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小题2】将该行李从A端传送到B端,传送带消耗的电能?
【小题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以最短时间传送到B处时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16.
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重60 N,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与A相连的绳水平,绳CD与水平方向成37°角,绳CD上的拉力为15 N,各绳均为轻绳,sin 37°=0.6,cos37°=0.8。求: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B重力为多大?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B重力为多大?
17.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可认为物体在连接处速率不变).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距地面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下滑到达斜面底端A时速度vA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时间t.

(1)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下滑到达斜面底端A时速度vA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时间t.
5.实验题- (共2题)
18.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_?(填“甲”或“乙”)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_?(填“甲”或“乙”)

19.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 。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等效替代法
(2)(多选题)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必须做到_______
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B.每次实验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
C.实验时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小车运动轨道平行
D.实验过程中,如拉力改变,则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等效替代法
(2)(多选题)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必须做到_______
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B.每次实验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
C.实验时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小车运动轨道平行
D.实验过程中,如拉力改变,则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即m<<M)
D.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没有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