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 “伴随中央与地方文化旅游系统相继正式挂牌,诗和远方’从口号走向实际。”这句话是病句。
B. 4月12日晚,马云更新了个人微博,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同时又强调“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解析: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C. “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复句。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做大将军。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因为安陵君,使者唐雎出使到秦国。
C.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惊动他的内心,坚强他的性格,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2.字词书写- (共1题)
亵dú(______) 萧suǒ(______) shà(______)白 冥思xiá想(______)
挟着(______) 撅断(______) 蛮横(______) 气冲斗牛(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聚势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凹地的最大特点,就是因为地势低而汇集了各方之水。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何等的气势!大海若非出于凹地,又怎能容纳百川呢?
②“山谷取低势,故能纳万物。”老子在《道德经》中就特别推崇谷(凹地)的特性,认为它和道很接近了。到了现代社会,衍生出一个新词“凹地效应”,就是指某事物因为有了某些特征或优点,从而对另外一些事物产生一种吸引力,导致这些事物向这个地方聚集。
③凹地的特性是聚势,人生聚势的结局就是处世成功。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缘,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聚集一批好朋友,那么就让自己成为一片“凹地”。一个人只要具有“凹地”的特性,用不了多长时间,好事就会接连而来。所以说:凹地哲学是做人的智慧和处世的至高境界。
④那么,处世“凹地”具体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
⑤要常怀谦虚之心。不骄不躁、不矜不伐、辞尊居卑、功成不居、功薄蝉翼、虚怀若谷……在中华字典上,表达谦虚之意的词语俯拾皆是。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人却很稀缺。很多人常常在艰难的时候很谦和、虛心,而在成名之后就会变得趾高气扬,不仅再难进步,还往往因为自以为是而摔得鼻青脸肿。就此而论,可以说,战胜失败难,承受胜利更难。只有常怀谦虚之心,才能既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又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谦虚,是优秀人格的要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谦虚谨慎者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在成绩面前,谦虚犹如一个冷静的使者,它教人自省自问,与心灵对话,适时敲响“别骄傲”“勿放纵”的警钟。一项事业的成功,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努力进取、奋斗不息的过程,都是由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链条。如果小有进步即告满足,囿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那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在进步与成功面前,谦虚是一种清醒剂,是一个加油站,是一股原动力,它推动奋斗者在取得初步成功以后继续向着新的目标前进。
⑥要保有容人之量。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早已传为佳话。要知道这“管鲍之交”,就是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等一系列“包容”的结果。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包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是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把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包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⑦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使得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⑧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故能广阔无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故能浩瀚无涯。受脾气性格、阅历视野、文化修养、生存环境的影响,人们表现出种种差异,甚至种种不足和缺点。包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欠缺,不仅是一种气度雅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人们要包容别人的龌龊、排挤甚至诬陷。要知道,风凉语,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最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会增加你的爆发力。
⑨要善于用心聆听。有的人很受人欢迎,人人都喜欢与之结交。这种人,人缘特佳,凡事容易成功,其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善于聆听。在人们自我表现普遍化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聆听别人说话,已成为一种美德。多听有助于信息的搜集、人世的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言而造成的差错。民谚说:“善于聆听的人是智者。人们喜欢聆听他们说话的人,聆听是使自己受人欢迎的基本技巧。一个好的聆听者在任何时候都比一个谈话者更受人欢迎。聆听就像磁铁吸引周围的铁屑一样吸引周围的人。聆听,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如果有人找你倾诉,你一定要认真、投入、耐心的聆听。因为这是他们对你的信任和依托,你的聆听对他们也是一种共享、慰藉、温暖和鼓舞。聆听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亲切的对待、由衷的信赖、美妙的交流。学会聆听是处世的一个重要法宝。即使你迫切地想谈其他事情,也不要着急。认真地聆听别人,直到他们把话说完。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⑩谦虚、包容、聆听,只要坚持做下去,你就会发现,凹地人生会很美妙。
⑪太极名家有言:“拳有盈虚乃见张弛,事有盈虚乃成悠远。”正所谓:“有容以待,空明澄澈。”其实,此“凹地哲学”正是中国传统古典哲学周易所讲的“盈虚损益”之道。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地因势低而易聚水,人因势低而易得助。很多人往往因为低调,而得到更多的帮助,却不会树故。像汉高祖刘邦,每当遭遇险境时,他总是显出自己的弱小与谦卑,“为之奈何”,此一句就得到了张良们这些智囊的鼎力帮助。又如唐中期的三朝元老不倒翁郭子仪,尽管他曾经对唐王朝有力挽狂澜于大厦之将倾的大功,却不居功自傲,始终夹着尾巴做人,最终得安稳于朝堂之上。
⑫只有始终把自己置于“凹地”,才会有荣辱偕忘的超然境界。凹地哲学是中国人处世的莫大智慧,更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小题1】请用原文概括本文中心论点。【小题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常常在艰难时很谦和、虚心,而在功成名就后就会变得趾高气扬,不仅再难进步,还往往因为自以为是而摔得鼻青脸肿。
【小题3】如果以下面这则材料作为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适合?请说明理由。
卡耐基去纽约参加一场重要的晚宴,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卡耐基从始至终都没有与植物学家说上几句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位知名的植物学家介绍有关外来植物和交配新品种的许多实验。然而等到晚宴结束以后,这位植物学家向主人极力称赞卡耐基,说他是这场晚宴中“能鼓舞人”的一个人,更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卡耐基几乎没怎么说话,最后却博得了这位知名植物学家的好感。
父爱的速度
①那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位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然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
⑤这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⑥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⑦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您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⑧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
⑨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⑩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⑪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⑫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⑬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⑭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小题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文章情节。(每空8个字)①___________→②心生悔意,陪父送礼→③___________→④再回校园,冲刺高考→⑤领取通知,铭记真情
【小题2】赏析句子。
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小题3】校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两方面简要分析。
5.名著阅读- (共1题)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②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1)选段①课文人物是_________,选段②课文人物是_________。(2)选段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有真意,去粉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30-50字的肖像描写,要凸显人物个性。
6.课内阅读- (共1题)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2)将军既帝室之胄。 (《隆中对》)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4)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5)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①宁:_________ ②胄:_________ ③顾:_________
④所以:_________ ⑤兵革:_________ ⑥故: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共1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注释)①庆历:宋仁宗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小题1】解释加点字含义。
①先生奇轼言(________) ②读之至流涕(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 则能诵习其词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吾得其为人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D. 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3】“此四人者,人杰也。”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垂髫、总角、加冠、豆蔻”四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B. 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C. 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二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嘉祜二年,始举进士”中的“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榜眼、探花。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