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 m/s和4 m/s,AB=BC。设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小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及小球由A运动到C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A.3∶4,2.1 m/s | B.9∶16,2.5 m/s |
C.9∶7,2.1 m/s | D.9∶7,2.5 m/s |
2.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B、C三点,最终停在O点。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小物块由A、B、C三点运动到O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
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原长为![]() |
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
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4.
物体A放在三角形物体B的斜面上,受到一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物体A、B都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下 |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
C.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
D.地面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
5.
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乙图中木杆P竖直。假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P的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A、FB、FC、FD,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A=FB=FC=FD | B.FD>FA=FB>FC |
C.FA=FC=FD>FB | D.FC>FA=FB>FD |
6.
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
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
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 |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
7.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为0.5kg |
B.斜面的倾角为30° |
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为12N |
D.物体的质量为2kg |
8.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水平面都是光滑的,小车的质量都是M,人的质量都是m,甲图人推车、乙图人拉绳(绳与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的力都是F,对于甲、乙两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B.甲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C.乙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D.乙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2.选择题- (共2题)
10.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完成下列填空:
I:在用KMnO4酸性溶液处理Cu2S和CuS的混合物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MnO4﹣+Cu2S+H+→Cu2++SO2↑+Mn2++H2O(未配平)
②MnO4﹣+CuS+H+→Cu2++SO2↑+Mn2++H2O(未配平)
3.多选题- (共5题)
11.
甲、乙两辆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B.乙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
C.在 0~10 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
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 |
12.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地将a拉离水平面MN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应有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 |
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
D.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
13.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物块与水平轻弹簧相连,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45°角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面对物块的弹力恰好为零。g取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20 N |
B.当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方向向左 |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方向向右 |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为0 |
14.
如图所示,白色水平传送带AB长L="10" m,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0="4" m/s,一质量为1 kg的小墨块(可视为质点)以v1="6" 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B点冲上传送带,小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 m/s2。则( )


A.小墨块先做匀减速后做匀加速运动 |
B.小墨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5 m |
C.小墨块在白色传送带上留下的墨迹长度为14.5 m |
D.小墨块从B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B点所用的时间是3.125 s |
15.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
4.填空题- (共1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E.用N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ρ表示水蒸气的密度,那么一个水蒸气分子所占的空间体积可表示为
A.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 |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
C.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D.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的碰撞力 |

5.解答题- (共3题)
17.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开始匀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8.
如图所示,将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置于桌面上的长木板上,将钩码用水平细线通过轻质定滑轮牵引长木板向右运动,钩码质量M不同,长木板和小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已知长木板的质量为m1=1.5kg,小物体的质量为m2=0.5kg,小物体到长木板左边缘的距离为d=0.10m,长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小物体与长木板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m/s2。求:

(1)当小物体与长木板一起运动时,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
(2)钩码质量M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体才能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3)若从静止状态释放长木板,经过t0=0.2s,长木板刚好从小物体下滑出,此时钩码质量M的大小。
(4)若撤去钩码,用力F拉动细线,长木板由静止状态经过t0=0.2s刚好从小物体下滑出,此时力F的大小。

(1)当小物体与长木板一起运动时,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
(2)钩码质量M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体才能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3)若从静止状态释放长木板,经过t0=0.2s,长木板刚好从小物体下滑出,此时钩码质量M的大小。
(4)若撤去钩码,用力F拉动细线,长木板由静止状态经过t0=0.2s刚好从小物体下滑出,此时力F的大小。
19.
如图,这是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底部有吸热板,顶面为透明盖板,太阳辐射穿过透明盖板后,投射在吸热板上转化成热能使内部空气的温度升高。集热器容积为V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0。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由t0=27℃升至t1=87℃。

(ⅰ)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ⅱ)保持t1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
(ⅲ)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ⅰ)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ⅱ)保持t1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
(ⅲ)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6.实验题- (共2题)
20.
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其打点周期T=0.02s)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回答:
(1)下列器材中,一定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选项字母)。

(2)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a为___________;打点4时纸带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下列器材中,一定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选项字母)。
A.刻度尺 | B.纸带 | C.天平 | D.学生低压交流电源 |

(2)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a为___________;打点4时纸带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
(1)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如图所示,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2.8" N、F2="3.5" N;
乙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F2="4.0" N;
丙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 N。
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哪一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同学对本实验进行改进,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拉力,重复多次实验时,O点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静止在同一位置。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条解决办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甲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2.8" N、F2="3.5" N;
乙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F2="4.0" N;
丙同学实验中的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 N。
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哪一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同学对本实验进行改进,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拉力,重复多次实验时,O点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静止在同一位置。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条解决办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