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其运动状态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物体的速率在增大,而位移在减小 |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速率也不变 |
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达到最大 |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随之减小 |
2.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3.
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 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A. 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 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5.
如图,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滑轮左侧的绳和斜面平行,两物体都保待静止不动.已知斜面倾角为37° (sin37°=0.6,cos37°=0.8),质量为M的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则M与m的比值应该是


A.1≤![]() | B.1≤![]() | C.2≤![]() | D.2≤![]() |
6.
如图所示为表面粗糙的倾斜皮带传输装置,皮带的传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无初速度地放在皮带的底端A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B后就不再相对皮带滑动,而是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顶端C,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①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②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③在BC段不受静摩擦力
④在BC段受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①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②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③在BC段不受静摩擦力
④在BC段受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7.
两位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共同提起一桶水,桶和水的总重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人对水桶的作用力都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时,每人的作用力大小等于G |
B.当两人对水桶的作用力都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时,每人的作用力大小等于![]() |
C.当两人对水桶的作用力之间的夹角变大时,每人的作用力大小变小 |
D.当两人对水桶的作用力之间的夹角变大时,每人的作用力大小不变 |
8.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
B.运动的汽车具有惯性,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
C.向东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乘客会向西倾倒 |
D.匀速前进的火车上,原地起跳的乘客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2题)
11.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作用 |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到一个下滑力作用 |
C.放在水中的木块会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
D.运动员跳远,腾空后能前进几米,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推力 |
12.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
B.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 |
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
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 |
4.解答题- (共4题)
14.
如下图,水平细杆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环A,用轻绳将质量为m=1.0kg的小球B与A相连,B受到始终与水平成53o角的风力作用,与A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o,运动过程中B球始终在水平细杆的正下方,且与A的相对位置不变.已知细杆与环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B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2)A环的质量.

(1)B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2)A环的质量.

15.
如图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3" N,F2="6" 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1)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16.
如下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拉动物体A时,试求:
(1)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实验题- (共2题)
17.
某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2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2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标记同一条细绳的方向时两标记点要适当远一些
D.应尽量避免弹簧测力计与木板间的摩擦.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2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标记同一条细绳的方向时两标记点要适当远一些
D.应尽量避免弹簧测力计与木板间的摩擦.
18.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1)为了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的影响,需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在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沙桶拖动下,轻推一下小车,使小车能拖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____________.
(2)通过改变____(选填“沙和沙桶”或“小车”)的质量,可探究加速度与____(选填“小车” 或“沙和沙桶”)质量的关系;
(3)如果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为起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 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标出,A、B、C到O点的距离在图中乙标出,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
(1)为了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的影响,需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在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沙桶拖动下,轻推一下小车,使小车能拖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____________.
(2)通过改变____(选填“沙和沙桶”或“小车”)的质量,可探究加速度与____(选填“小车” 或“沙和沙桶”)质量的关系;
(3)如果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为起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 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标出,A、B、C到O点的距离在图中乙标出,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