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下列各种运动的描述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 |
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 |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 |
D.运动物体的速率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
2.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v1和v2,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va和v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v1∶v2=![]() |
B.v1∶v2=![]() |
C.v1∶v2=![]() |
D.v1∶v2=3∶1,va∶vb=![]() |
3.
如图所示,用一端固定在墙上的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轻弹簧水平压缩的距离为x,球离地面高h,球与弹簧不粘连,将细线烧断后( )


A.小球做平抛运动 |
B.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C.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
D.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5.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某一高度处将A球以初速度v1水平抛出,同时在A球正下方地面处将B球以初速度v2斜向上抛出,结果两球在空中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 )


A.A和B的初速度大小关系为v1<v2 |
B.A和B的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1>a2 |
C.A做匀变速运动,B做变加速运动 |
D.A和B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
6.
如图(甲)所示,某人对“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在装置两侧都装上了完全相同的斜槽A、B,但位置有一定高度差,白色、黑色两相同小球分别由两斜槽某位置静止释放。实验后对照片做一定处理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乙)所示的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


(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闪光间隔为0.1s |
B.白色球抛出点坐标(0,0) |
C.黑色球抛出点坐标(0.95,0.50) |
D.两球从斜槽上静止释放时距水平槽的高度相同 |
7.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自转,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
A.F1=F2>F3 |
B.g=a2>a3>a1 |
C.v1=v2=v>v3 |
D.ω1=ω3<ω2 |
4.解答题- (共4题)
8.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2)t=1.5 s时间内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t(s) | 0.0 | 0.2 | 0.4 | … | 0.8 | 1.0 | … |
v(m/s) | 0.0 | 1.2 | 2.4 | … | 1.8 | 1.0 | … |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2)t=1.5 s时间内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9.
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码头、机场和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的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将一质量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小题1】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小题2】将该行李从A端传送到B端,传送带消耗的电能?
【小题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以最短时间传送到B处时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小题1】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小题2】将该行李从A端传送到B端,传送带消耗的电能?
【小题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以最短时间传送到B处时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10.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的细线,细线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恰好能在斜面上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B到底边C点的距离为S,求:
(1)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速度
.
(2)小球通过最低点B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3)若小球在最低点B时绳刚好断裂,求小球滑落到底边时到C点的距离。
(1)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速度

(2)小球通过最低点B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3)若小球在最低点B时绳刚好断裂,求小球滑落到底边时到C点的距离。

1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
5.实验题- (共1题)
12.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②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③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④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1,则当钩码下落h2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用h1、h2、W1表示)


①将一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②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③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④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1,则当钩码下落h2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用h1、h2、W1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