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555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6/9/13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婆(suō) 生意然(yàng)
B.震(hàn) 而不舍(qiè)
C.轮(kuò) 柔寡断(yōu)
D.(xī)跷  一莫展(chóu)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B.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C.无锡拥有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一批光怪陆离的传统艺术。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3.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2.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 》)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小题1】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③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
【小题3】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作文(共1题)

6.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在那春花烂漫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