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1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4

1.单选题(共7题)

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时,加速度一定大
B.在时间 t 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不断增大
C.加速度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D.物体没有速度也就没有加速度
2.
孙杨夺得 2017 世界游泳世锦赛 400 米自由泳冠军成绩为 3 分 41,实现世锦赛该项目三连冠,澳大利亚选手霍顿第二,意大利老将德蒂排名第三,韩国名将朴泰桓获得第四名,此次游泳世锦赛游泳项目在标准长池中进行(标准长池 50 米宽 25 米),以下针对孙杨此项比赛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名中孙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孙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m/s
C.平均速度大小为 0
D.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50m、400m
3.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12.5 m,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B.3:1
C.3:4D.4:3
4.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中(如图),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10 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20 秒内甲车在乙车前面
C.在 5~15 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10" 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5.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放在互成 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OA 是水平面,OB 是倾斜面,关于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受重力,水平面的弹力
B.球所受的弹力是由于球的形变而产生的
C.球受重力、支持力、弹力
D. 球受重力、水平面和斜面的支持力
6.
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指向地心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7.
重 100N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物体同时受到一个向右F1="10N" 和向左 F2="50N" 的两个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 F2,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40N,水平向右B.10N,水平向左
C.2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右

2.多选题(共4题)

8.
如图所示的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 1、2、3、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v﹣t 图象中图线 3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v﹣t 图象中 0 至 t3 时间内 3 和 4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x﹣t 图象中,在 t2 时刻 2 开始反向运动
D.x﹣t 图象中,t1 时刻 v1>v2
9.
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 a、b、c,离桌面高度分别为 h1:h2:h3=3:2:1.若先后顺次释放 a、b、c 三球,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三个金属小球 a 球最重
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 3:2:1
C.b 与 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 c 与 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
D.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1
10.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在河的两岸,沿河岸拉一条船前进,大人的拉力为 F1=400 N,方向与河中心线的夹角为 30°,若要大人小孩合力使船向正东方向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施加的最小拉力为 200N
B.小孩施加的最小拉力为N
C.小孩施加的最小拉力方向为正北
D.小孩施加的最小拉力方向为东偏北 60°
11.
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   )
A.5 N  6 N   7 N
B.10 N  10 N  10 N
C.1 N  11 N  21 N
D.9 N 6 N  3N

3.填空题(共1题)

12.
如图所示,有两根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它们的劲度系数都为k=4×102N/m,悬挂的重物质量分别为m1=2kg和m2=4kg,不计弹簧质量,g=10m/s2,则两物体都静止时弹簧S1的伸长量为______________m。

4.解答题(共3题)

13.
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甲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乙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放手时,尺子自由落体,他立即去握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 20cm,尺子下落的时间就是乙的反应时间。

(1)求乙的反应时间。(g=10m/s2
(2)若乙驾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20m/s 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危险,乙决定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从发现危险到停下乙向前行驶距离(安全距离)。(设乙的反应时间保持一定)
14.
如图在倾角á=30°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 G="20N" 的光滑圆球,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作图:按作用效果对小球重力进行分解
(2)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和对档板的压力大小。
15.
将完全相同的、质量均为 4kg 的木块 A 和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N/kg)

(1)若在 14N 的水平拉力 F1作用下,求地面对 B 的摩擦力 f2多大?B 对 A 的摩擦力 f1 多大?
(2)若将 A、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推力 F2 推 A 使他们一起匀速运动,则 F2多大?这时,A对 B 的弹力有多大?

5.实验题(共4题)

16.
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研究实验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 f="50" Hz,纸带记录如图所示根据纸带测量数据,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_____m/s2,打点计时器在打 C 点时,小车的速度 v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结果保留 2 个有效数字)
17.
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 A 重 40 N,物体 B重 20 N,按图组装好装置,物体 B 被水平力拉出 A 稳定后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0N。

(1)测得 AB 间的滑动摩擦力时 B 是否需要匀速拉出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测得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m1 为___________
(3)若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2 =0.4,水平拉力 F 至少为___________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8.
关于某弹簧弹力的大小,甲同学认为“弹簧弹力与弹簧总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所用的钩码每只重力为 0.5 N,他们将 6 个钩码逐个追加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静止后弹簧的总.长.度.,并将数据填在下面的格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钩码总重力 G(N)
0.5
1.0
1.5
2.0
2.5
3.0
弹簧总长 L(cm)
 
7.50
 
8.52
 
9.48
 
10.50
 
11.51
 
12.46
 


(1)根据数据,在下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的弹力跟弹簧总长度之间的关系图象______。
(2)图象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值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弹簧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N/m。
(3)根据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更合理。
19.
某同学在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 O 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 F1和 F2的合力,并用 F 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4)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 F′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