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关于质点运动中的几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越大,其运动速度就越大 |
B.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其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
C.质点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其加速度一定越小 |
D.质点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
2.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之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
C.在计算登山运动员的速度时不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
D.假设火炬手换一条路径登峰,他从起点到终点位移还是相同的 |
4.
某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对他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10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10~15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 |
B.0~10s、10~15s内都在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
C.0~10s内下落的距离小于100m |
D.10~15s内下落的距离小于75m |
5.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不能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B.用一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 |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
8.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当撤去F1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 |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2N |
C.物体将向左运动 |
D.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 |
9.
如图所示,在水平传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 和2 及2 和3 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 1 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 B.![]() |
C.![]() | D.![]() |
10.
如图所示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A一定小于G |
B.FA与FB大小相等 |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
2.多选题- (共1题)
11.
某物体受到一个力大小为10N,把这个力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F2可能都小于5N |
B.F1、F2可能都小于10N |
C.F1、F2可能一个大于10N,另一个小于10N |
D.F1=10N、F2=10N是不可能的 |
3.解答题- (共4题)
12.
李华同学沿平直人行道以v1=1m/s 速度走向公交车站去乘车,途中发现一辆207路公交车正以v2="15m/s" 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李华和车头距车站s=60m。李华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立即开始加速,接着匀速,最后减速;在此过程中李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5m/s,加速和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1m/s2、a2=2.5m/s2;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某处开始刹车,车头刚好到车站停下来,停车一段时间后再启动向前开去,视公交车刹车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3=5m/s2。已知车身长L=12m,不计前门到车前面的距离,求:

(1)公交车车头距离车站多远处开始刹车;
(2)李华距离公交车车尾最远距离;
(3)公交车在车站至少停靠多久李华才能到达前门乘上该公交车。

(1)公交车车头距离车站多远处开始刹车;
(2)李华距离公交车车尾最远距离;
(3)公交车在车站至少停靠多久李华才能到达前门乘上该公交车。
13.
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木球离水面5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40s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木球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的大小;
(2)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游泳池水的深度。
(1)木球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的大小;
(2)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游泳池水的深度。
15.
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轻绳拉木箱,沿水平面做向右运动,绳中拉力恒为F=200N,木箱重为G=600N,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3,求:(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1)画出木箱的受力示意图;
(2)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3)木箱的合力为多大

(1)画出木箱的受力示意图;
(2)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3)木箱的合力为多大
4.实验题- (共2题)
16.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小车在做______运动(填“匀加速”或“匀减速”)
(2)计数点 A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要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可用公式a=______(用字母T、Sn表示);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小车在做______运动(填“匀加速”或“匀减速”)
(2)计数点 A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要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可用公式a=______(用字母T、Sn表示);
17.
某同学在“探究二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将一木板竖直平行放在铁架台和轻弹簧所在平面的后面.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部分实验操作或分析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1)在图甲中的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2)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按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将轻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即图乙中的O和O′重合),记录细绳套AO、BO的________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其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 N;
(3)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并以平行四边形作出了FA、FB的合力F’和钩码对弹簧下端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若已知F的大小与合力 F’的大小相等,请观察比较可得出二力合成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1)在图甲中的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2)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按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将轻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即图乙中的O和O′重合),记录细绳套AO、BO的________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其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 N;
(3)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并以平行四边形作出了FA、FB的合力F’和钩码对弹簧下端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若已知F的大小与合力 F’的大小相等,请观察比较可得出二力合成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