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路线进行(不能重复),在最后又到达A点.求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最大路程和最大位移分别为( )


A.0;0 | B.2R;2R |
C.(3π+2)R;2R | D.(2π+2)R;2R |
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为a,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x,末速度为v,则此物体运动规律的表达式为( )
A.x=vt+![]() | B.x=vt-![]() |
C.x=-vt+![]() | D.x=-vt-![]() |
3.
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已知cos 53°=0.6,sin 53°=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
C.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
D.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 |
4.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
5.
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放着A、B、C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2m、m、m,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R、2R,与转台间的摩擦因数相同,转台旋转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A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
B.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B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大 |
C.转速增加,C物体先滑动 |
D.转速增加,A物体比B物体先滑动 |
7.
如图所示,一个球绕中心线OO′以ω角速度转动,则( )

①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②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
③若θ=30°,则vA∶vB=
④以上答案都不对

①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②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
③若θ=30°,则vA∶vB=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④ |
8.
无级变速是指在变速范围内任意连续地变换速度,其性能优于传统的挡位变速器,很多高档汽车都应用了“无级变速”.图所示为一种“滚轮-平盘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它由固定在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轮组成.由于摩擦的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随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的转速n1、从动轴的转速n2、滚轮半径r以及滚轮中心距离主动轴轴线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是 ( ).

A. n2=n1
B. n1=n2
C. n2=n1
D. n2=n1

A. n2=n1


C. n2=n1


9.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已取得重要进展.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对应的环绕周期为T,则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圆轨道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和周期分别为( )
A.![]() ![]() | B.![]() ![]() |
C.![]() ![]() | D.![]() ![]()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4题)
13.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正压力有关 |
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 |
C.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 |
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15.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初期时,“嫦娥一号”处于超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 |
B.火箭发射时,由于反冲火箭向上加速运动 |
C.“嫦娥一号”发射后要成功“探月”需要不断进行加速 |
D.发射初期时,“嫦娥一号”处于失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大 |
16.
(多选)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展最具可能的是在太阳系内地球附近建立“太空城”.设想中的一个圆柱形太空城,其外壳为金属材料,长1 600 m、直径200 m,内壁沿纵向分隔成6个部分,窗口和人造陆地交错分布,陆地上覆盖1.5 m厚的土壤,窗口外有巨大的铝制反射镜,可调节阳光的射入,城内部充满空气,太空城内的空气、水和土壤最初可从地球和月球运送,以后则在太空城内形成与地球相同的生态环境.为了使太空城内的居民能如地球上一样具有“重力”,以适应人类在地球上的行为习惯,太空城将在电力的驱动下,绕自己的中心轴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如图为太空城垂直中心轴的截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太空城内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通过垂直中心轴截面的圆心 |
B.人随太空城自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人造陆地对人的支持力提供 |
C.太空城内的居民不能运用天平准确测出质量 |
D.太空城绕自己的中心轴转动的角速度越大,太空城的居民受到的“重力”越大 |
4.解答题- (共4题)
17.
某滑雪场有一游戏闯关类项目叫雪滑梯,其结构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雪滑梯斜面部分AB长l=18 m,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水平部分BC长x0=20 m,CD为一海绵坑,斜面部分与水平部分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乘坐一质量为M的滑雪板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雪道上某处运动员离开滑雪板滑向海绵坑,运动员不掉进海绵坑算过关.已知滑雪板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5,运动员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75,假设运动员离开滑雪板的时间不计,运动员离开滑雪板落到雪道上时的水平速度不变,运动员离开滑雪板后不与滑雪板发生相互作用.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运动员滑到斜面底端B处时的速度大小v0;
(2)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距B处多远的区域内离开滑雪板才能闯关成功.

(1)运动员滑到斜面底端B处时的速度大小v0;
(2)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距B处多远的区域内离开滑雪板才能闯关成功.
18.
如图,底座A上装有长0.5 m的直立杆,底座和杆总质量为0.2 kg,杆上套有0.05 kg的小环B,与杆有摩擦,当环以4 m/s从底座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杆顶,求:

(1)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
(2)下落过程的时间;
(3)下落过程中,底座对地的压力有多大?(g=10 m/s2)

(1)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
(2)下落过程的时间;
(3)下落过程中,底座对地的压力有多大?(g=10 m/s2)
19.
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3
,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求:

(1)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及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1)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及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20.
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到转动轴的距离是大轮半径的
.当大轮边缘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12 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5.实验题- (共2题)
21.
某同学设计了用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

(1)如图a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是Δt1、Δt2,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用题中的符号L、d、Δt1、Δt2表示).
(2)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________法(填物理方法),应保持________不变,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研究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规律.
(3)甲、乙两名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a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是Δt1、Δt2,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用题中的符号L、d、Δt1、Δt2表示).
(2)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________法(填物理方法),应保持________不变,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研究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规律.
(3)甲、乙两名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