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三 )高一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4704

试卷类型:会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5

1.单选题(共9题)

1.
关于加速度表达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B.△v表示在△t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它的方向不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C.叫速度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的决定式
D.加速度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2.
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A.第2 s末和第3 s初B.前3 s内和第3 s内
C.第3 s末和第2 s初D.第1 s内和第1 s末
3.
如图所示,一名92岁的南非妇女从距地面大约2 700米的飞机上,与跳伞教练绑在一起跳下,成为南非已知的年龄最大的高空跳伞者.假设没有风的时候,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而实际上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了水平方向的风的影响,则实际下落所用时间(    )
A.仍为tB.大于t
C.小于tD.无法确定
4.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 s内的位移是10 m,那么在10 s~20 s内的位移是  ()
A.20 mB.30 mC.40 mD.60 m
5.
如图是一顶搭在水平地面上的简易帐篷的骨架,骨架由一根立杆OO′和三条绳索AOBOCO构成,三条绳索的长度都为L,地面上的三个固定桩ABC之间的距离也均等于L,三条绳索绷紧后,立杆对结点O的支持力为F,己知三条绳索上的张力大小都相等,不计绳索的重力,则每条绳索上的张力大小为(  )
A.B. C.D.
6.
如图所示,A、B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O、A间的距离也为L,此时绳子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的拉力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为(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7.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在用水平变力F拉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
A.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绳子拉力始终大于物体A所受重力
C.绳子对A物体的拉力逐渐增大
D.绳子对A物体的拉力逐渐减小
8.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ts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0,则t等于(  )
A.B.C.D.
9.
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
B.力对物体做功小,说明物体的受力一定小
C.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没有移动
D.物体发生了位移,不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2.选择题(共1题)

10.王小明买3支中性笔和2本记事本共花了15.8元;张小光买了同样的4支中性笔和3本记事本共花了21.9元.每支中性笔和每本记事本各多少元?

3.多选题(共4题)

11.
如图所示,光滑圆柱形物件A放在同半径的凹槽B中,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系统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 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增大
C. B对A的弹力大小不断增大,与水平外力F的夹角逐渐变小
D. B对A的弹力大小不断增大,与水平外力F的夹角逐渐变大
12.
如图,一个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有abc三点,已知Oc=Oa,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c三点的角速度相同
C.c点的线速度大小是a点线速度大小的2倍
D.abc三点的运动周期相同
13.
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圆环半径为R,小球经过圆环内侧最高点时刚好不脱离圆环,则其通过最高点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小球对圆环的压力大小等于mg
B.重力mg充当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C.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等于
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等于g
14.
根据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A.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卫星离地球越远,速率越小
C.卫星离地球越远,周期越大
D.同一卫星绕不同的行星运行,的值都相同

4.解答题(共4题)

15.
子弹用2×104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的速度是800m/s,穿出木板的速度是300m/s.
(1)子弹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若以1000m/s的速度穿入木板,则穿出木板的速度是多少?
16.
分如图所示,一同学从一高为H=10m高的平台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小球的抛出点距离平台的高度为 h0=0.8m,小球抛出后升高了h=0.45m达到最高点,最终小球落在地面上。g="10" m/s2 求:

(1)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2)小球从抛出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
17.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的高度h=0.8m.有一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v0在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滑块运动到平台边缘的B点后以速度vB水平飞出,且测出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2.0m.已知AB=2.2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滑块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A点的初速度v0的大小.
18.
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下端与水平传送带相接,轨道上的A点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和传送带到地面的距离均为h=5m,把一物体放在A点由静止释放,若传送带不动,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从右端B水平飞离,落在地面上的P点,BP的水平距离OPx=2m;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为v=5m/s,则物体落在何处?这两次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之比为多大?(g=10m/s2)

5.实验题(共2题)

19.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起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得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乙所示:

(1)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__m/s2.
(2)打点4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20.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
(1)按图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 kg,钩码总质量m=0.05 kg.

(2)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打出一条纸带.
(3)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所示.

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41m,d2=0.055m,d3=0.167m,d4=0.256m,d5=0.360m,d6=0.480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正确的公式Ek=________(用相关数据前字母列式)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的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0.125 J.
(4)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