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是矢量,位移是标量 |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
D.在任何情况下,路程都是大于位移的大小的 |
2.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
,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
,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
4.
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两秒通过的位移为2.0米,第五秒通过的位移为3.1米,则该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各为( )
A.0.4m/s 0.6m/s2 | B.0.6m/s 0.4m/s2 |
C.0.1m/s 0.9m/s2 | D.0.9m/s 0.1m/s2 |
7.
如图所示,两个啮合齿轮,小齿轮半径为10 cm,大齿轮半径为20 cm,大齿轮中C点离圆心O2的距离为10 cm,A、B分别为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则A、B、C三点的( )


A.线速度之比为1∶1∶1 |
B.角速度之比为1∶1∶1 |
C.向心加速度之比为4∶2∶1 |
D.转动周期之比为2∶1∶1 |
8.
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三颗卫星m1、m2、m3,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r3,且r1>r2>r3,其中m2为同步卫星,若三颗卫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则( )
A.相同的时间内,m1通过的路程最大 |
B.三颗卫星中,m3的质量最大 |
C.三颗卫星中,m3的速度最大 |
D.m1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小于24小时 |
11.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在这过程中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越多.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越少.
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的功率越大.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的功率不变.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越多.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越少.
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的功率越大.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F做功的功率不变.
2.选择题- (共5题)
3.多选题- (共3题)
17.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3个T内的位移为3m,在第3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3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
B.物体在第1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1m/s |
C.时间间隔T=1s |
D.物体在第1个T内的位移为0.6m |
18.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探究有道理的是( )

A. 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B. 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可以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C. 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D. 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 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B. 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可以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C. 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D. 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19.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初期时,“嫦娥一号”处于超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 |
B.火箭发射时,由于反冲火箭向上加速运动 |
C.“嫦娥一号”发射后要成功“探月”需要不断进行加速 |
D.发射初期时,“嫦娥一号”处于失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大 |
4.解答题- (共4题)
20.
由于扳道工的失误,有两列客运列车都以72 km/h的速度在同一条铁路线上相向而行.已知列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 m/s2,为了避免车祸的产生,两列列车的驾驶员至少要在两列车相距多远处同时刹车?
21.
如图所示,质量m1=0.5kg的长木板在水平恒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木板速度为υ0=2m/s时,在木板右端无初速轻放一质量为m2=1.5kg的小木块,此时木板距前方障碍物的距离s=4.5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木板撞到障碍物前木块未滑离木板,g取10m/s2。

(1)木块运动多长时间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
(2)求木板撞到障碍物时木块的速度。

(1)木块运动多长时间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
(2)求木板撞到障碍物时木块的速度。
22.
如图所示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其中ABC部分为半径R=0.9 m的半圆形轨道,CD部分为水平轨道,在C点与半圆形轨道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1 kg的小球经压缩的弹簧弹射出去后,通过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3倍.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m/s2.求:

(1)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落回水平面CD上时距C点的距离;
(3)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

(1)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落回水平面CD上时距C点的距离;
(3)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
23.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FT。(g取10m/s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

(1)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多大?
(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ω′为多大?

(1)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多大?
(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ω′为多大?
5.实验题- (共2题)
24.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 0.1 kg,取g= 10 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i,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i= (X加i+X减i)/2的数据如下表:

(1)同一橡皮绳的X加i________X减i(填大于或小于);
(2)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填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

(1)同一橡皮绳的X加i________X减i(填大于或小于);
(2)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填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
25.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打点计器的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间距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间距比较均匀,利用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_______(选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
(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
、
……
,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
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打点计器的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间距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间距比较均匀,利用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_______(选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
(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