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2.
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 |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
3.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火花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交流电源 |
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直流电源 |
C.纸带上点迹密集的地方表明物体的速度较小 |
D.纸带上点迹密集的地方表明相邻点间的时间较短 |
4.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它本身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C.物体由于发生了微小形变而对桌子产生了压力 |
D.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是因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2.多选题- (共4题)
6.
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2)(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 |
B.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 |
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 |
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 |
7.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 |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
D.拉力![]() ![]() |
9.
传送带以v1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以v2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物体速度方向与传送带运行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已知传送带长度为L,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当v2、μ、L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A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与v1无关 |
B.当v2、μ、L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B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大于v1 |
C.当v2、μ、L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B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等于v1 |
D.当v2、μ、L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B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小于v1 |
3.解答题- (共5题)
10.
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

(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s。

(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s。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8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的拉力为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45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轻绳OA、OB的拉力为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45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3.
科学家为了测定一在绕地球运行的不明物体的质量m1,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接触此物体。接触以后,打开探测器尾部的推进器,使之与不明物体共同加速了10s,如图所示,加速过程中,推测器的传感器显示二者间的作用力为FN=750N.已知探测器的质量为m2=3×103kg,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约为F=1200N.求:

(1)在加速10s的过程中,探测器速度的改变量;
(2)不明物体的质量m1。

(1)在加速10s的过程中,探测器速度的改变量;
(2)不明物体的质量m1。
4.实验题- (共2题)
15.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6.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的资料列在表2中
表1
表2
根据图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了a﹣F、a﹣
图象;

(1)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用文字描述)
(2)由a﹣F图象可知M=_____kg;
(3)由
图象可知F=_____N.
表1
a/(m•s﹣2) | 1.98 | 4.06 | 5.95 | 8.12 |
F/N | 1.00 | 2.00 | 3.00 | 4.00 |
表2
a/(m•s﹣2) | 2.04 | 2.66 | 3.23 | 3.98 |
![]() | 0.50 | 0.67 | 0.80 | 1.00 |
根据图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了a﹣F、a﹣


(1)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用文字描述)
(2)由a﹣F图象可知M=_____kg;
(3)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