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狼嘷(háo) 冗长(rǒng) 旱獭(tǎ) 水泄不通 |
B.砭骨(biān) 参差(cī) 星宿(xiù) 潸然泪下 |
C.枷锁(jiā) 蹂躏(lìn) 熟稔(niǎn) 巧言令色 |
D.青荇(xìng) 秾丽(nóng) 涸辙(hé) 手舞足蹈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傣族姑娘们优美曼妙的舞姿,游客们纷纷拍手称快。 |
B.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真的是不容分说,点一点鼠标,你就可以在广阔的网上恣意漫游。 |
C.小刘是一个热心的人,非常乐于助人,凡请他帮忙的事他都无所不为。 |
D.王校长说:“刚才我的发言,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师踊跃发言,提出更好的建议。” |
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墙角。 |
B.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夕阳,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彩霞;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月亮,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星星。 |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 |
D.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能否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
B.通过“一二·九”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同学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
D.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
2.句子默写- (共1题)
5.
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1)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辐射的恐惧。3月16日,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 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yù)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小题2】本文第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
【小题3】画线句“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
越大”中,加点词“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该处使用这种说明方
法的作用是什么。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辐射的恐惧。3月16日,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 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yù)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小题2】本文第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
【小题3】画线句“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
越大”中,加点词“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该处使用这种说明方
法的作用是什么。
4.名著阅读- (共1题)
7.
名著阅读。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得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该书的作者是 。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曾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得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该书的作者是 。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曾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