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3.
如图所示,将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电视机所受的重力 |
B.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 |
C.水平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斜面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则


A.物体的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就是对斜面的压力,为mgcosθ |
B.物体受到下滑力 |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mgsinθ |
D.地面对斜面有向左的摩擦力 |
6.
“物理思维”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维”描述不合理的是
A.“质点” 模型的建立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 |
B.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
C.“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 |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验证基础上提出的 |
7.
如图所示,沿着水平直轨道匀变速运动的火车,车厢顶上用轻线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悬球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合力为![]() | B.小球所受的合力为![]() |
C.小球受三个力的作用 | D.火车的加速度为gsin![]() |
2.多选题- (共6题)
8.
下列关于图中M点的坐标(t0,s0)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0~t0时间内,Q的位移比P的位移大 |
B.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同 |
C.0~t0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
D.0~t0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
9.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B.加速度等于9.8 m/s2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D.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0.
如图所示,用竖直挡板将重为10N的小球夹在挡板和光滑斜面之间,斜面倾角为30°,则( )


A.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
B.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20N |
C.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挡板对球的弹力将变大 |
D.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斜面对球的弹力将变小。 |
11.
在静止的电梯里,质量为m的某人站在测力计上,当电梯以大小为
g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小于测力计对他的支持力 | B.测力计示数为![]() |
C.测力计示数为![]() | D.此人处于超重状态 |
13.
围绕“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车问题”时,只强调了推力,而忽视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 |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
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3.解答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对物体施加20N的斜向上的力F, F与水平面夹角为α=370,物体开始运动,已知g=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2kg的可视为质点小物块从倾角为θ=370、高为h=0.6m的斜面顶端A处无初速自由滑下,经过斜面底端B后立刻滑上正在以v=3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上,滑上传送带时无能量损失,已知物块与斜面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传送带两轮之间的距离为s=1.2m,g取10 m/s2,sin370=0.6,cos370=0.8,求:

(1)物块下滑到斜面底端B处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和物块运动到C处的速度大小;
(3)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要使物块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传送带的最右端C处,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1)物块下滑到斜面底端B处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和物块运动到C处的速度大小;
(3)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要使物块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传送带的最右端C处,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4.实验题- (共2题)
17.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
18.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本实验用沙和沙桶的总重力提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要求沙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使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所受的重力。。
B. 本实验应该把固定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一端抬高来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
C.通过增减砝码改变小车质量时,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来平衡摩擦力
D.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拉力大小不变。
(2)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C.当小车逐渐接近滑轮一端时,应控制小车,以防滑落到地上
D.用钩码代替沙和沙桶的实验效果会更好
(3)不改变拉力,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如表所示几组数据,其中第三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该组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各点为每5个点选出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由纸带上的数据,算出缺少的加速度值并填入表中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请在图丙中建立合适的坐标,作出a-
图象______。
③由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在实验中作出的a-F图象如图丁所示,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本实验用沙和沙桶的总重力提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要求沙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使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所受的重力。。
B. 本实验应该把固定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一端抬高来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
C.通过增减砝码改变小车质量时,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来平衡摩擦力
D.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拉力大小不变。
(2)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C.当小车逐渐接近滑轮一端时,应控制小车,以防滑落到地上
D.用钩码代替沙和沙桶的实验效果会更好
(3)不改变拉力,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如表所示几组数据,其中第三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该组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各点为每5个点选出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还有4个点未画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小车质量(g)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1000 |
小车加速度(m/s2) | 2.00 | 1.33 | | 0.79 | 0.67 | 0.40 |
小车质量的倒数![]() | 5.00 | 3.33 | 2.50 | 2.00 | 1.67 | 1.00 |
①由纸带上的数据,算出缺少的加速度值并填入表中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请在图丙中建立合适的坐标,作出a-

③由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在实验中作出的a-F图象如图丁所示,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